《河北日报》“三位一体”构建为农服务新平台

13.04.2015  02:47

  ——我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创新纪事 

在沙河市蝉房乡供销社的纪念馆里,静静地竖立着八条旧扁担。曾经,挑着这些扁担,老一辈供销人走在崎岖的太行山沟里,为乡亲们送去日常必需品,捎走难以外销的山货。计划经济时代,供销体制在农产品统购、工业品统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正式发布。作为全国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省之一,我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针对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村金融滞后、农业社会化服务不足等农业“短板”,创新服务“三农”的方式方法,打造合作社联合社体系+现代服务网络体系+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三位一体”的新型为农服务综合“合作平台”,加快了农业转方式和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当年的扁担,如今换成了鼠标,但供销社的责任与义务一直没变——为农民服务,让农民受惠。

拓展服务新领域——

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

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出发点是“三农”,落脚点也是“三农”。省供销社采取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股份合作等方式,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解决了农村“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

在曲周现代新型工业园区,政麟食品有限公司高大的库房十分显眼。早春的阳光下,饱满的冷冻保鲜玉米正在出库。

“以前家里的玉米都是自己种,现在跟供销社签了协议,把土地交给供销社托管,全部种上了甜玉米,收购价格高了很多。在工厂里上班,能得到一份工资,还有分红。”曲周县石韩村村民老石一边忙着干活,一边对记者说。

政麟公司是曲周县供销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从2012年开始,曲周县供销社主动介入生产领域,通过土地托管,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集中起来,发展订单农业,走高端有机农产品产业之路。在供销社的帮助下,政麟公司去年实现销售总额9.35亿元,带动就业1800人,为农民增加收入1.5亿元。

供销社通过土地流转把农村土地集中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实现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规模化,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划算的事。目前,省供销社系统已在45个县开展土地托管试点,托管土地56万亩,实现了农户、供销社的“双赢”。

去年,省供销社注资3000万元,与平山葫芦峪农业科技公司合作,通过“大园区、小业主”的运作方式,把公司发展和农民利益紧紧连在一起,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大规模、区域性、整体化开发荒山荒坡,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石家庄栾城区南高乡基层社利用自身农资经营优势,推进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农田服务模式,成立了恒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8000多户,大田托管已发展到6.8万亩,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

致力于推进组织体系创新,省供销社不断为农民搭建新的合作平台。在村级,他们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镇,大力发展产业型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在县级,以乡镇合作社联合社为成员,组建跨产业、跨区域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目前,全系统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1.5万家,专业型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700多家,县级跨产业跨区域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60多家。

打造网上供销社——

从扁担到鼠标,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深刻变革新趋势

4月2日,记者走进河北省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大屏幕上的K线图不时在变动显示成交价格。不过,这里显示的并不是股市行情,成交的对象是我省大宗特色农产品。

在工业品电子商务发达的今天,农产品交易因为受保鲜、易损和质量标准界定难等制约,能够实现交易的电子网络平台寥寥无几。省供销社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深刻变革的新趋势,成立了河北省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其电子交易平台“农交汇”网于2013年7月上线运营。不论是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经纪人还是种植大户,只要在该交易平台上注册成会员,就可进行电子交易,行销全国市场。

有了“农交汇”,农产品卖难问题迎刃而解。去年秋天,安平县的白山药丰收了。可是,眼看着成捆的白山药堆在地里,到哪儿找销路?农民很着急。省供销社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帮助安平把白山药信息发到“农交汇”,在网上进行专题推荐,一下子吸引来广东、重庆、四川等地众多客户,积存的白山药没几天就卖完了。

去年,“农交汇”交易额达到286亿元,交易品种包括板栗、白山药、杂粮、金银花等18个品种,参与交易的商户已经将近2万家。通过这个平台,不仅减少了农产品入市的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而且产品可以卖到全国市场。

“经过对比测算,仅农药化肥的流通,通过我们这个平台进行交易,比通过传统的交易模式能减少近30%的费用。”交易中心总经理刘玉楼介绍,除了具备网上批发、现货即期交易等功能外,“农交汇”还能做到服务前移,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订单种植,实现“卖多少种多少”。

电商平台的搭建,让供销社传统的流通网络变了样。

在邯郸,当地供销社成立百蔬园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注册了“宜家宜厨”商标,形成“龙头企业+社区直销店+专业社基地”的城市社区蔬菜直销模式。它们提出“O2O”移动互联网买菜新思路,市民买菜,可以网上下单,小区门口取货,买方、卖方都便利。到今年1月,“宜家宜厨”在邯郸市已建成21家社区蔬菜直销连锁超市,对接了80多家合作社,每天为市民提供近30吨各种绿色新鲜平价蔬菜。

提供金融及时雨——

省级有金融龙头企业、基层有金融超市的合作金融体系正在形成

“金融活,全盘活。如果把供销社系统这个‘超级合作体’比喻成‘合作航母’,这个航母必须有金融服务作为动力。”省供销社主任邓沛然说,他们正在推进资金互助、信用担保、合作保险、产权交易、小额贷款、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7种业态,为农民提供金融全链条服务。省供销社成立了新合作投资担保公司,组织合作社社员成立资金互助社,开展资金互助、贷款担保等金融服务,农民贷款、担保、抵押有了新途径。

吴建合是滦县燕滦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几年前,他拿出全部资金800万元建了库容量2000吨的冷库,第二年收购苹果时出现资金短缺。“跑了3家银行,都没贷出款。”吴建合说。后来他找到新合作投资担保公司,获得银行贷款600万元,渡过了难关。

连续3年以来,新合作投资担保公司都在支持吴建合的合作社。现在,合作社已经成立了检测中心,发展种植基地4000亩,带动农户3000多户,注册的燕滦牌苹果商标已经成为省著名商标。

如今,省供销社已在20多个县(市)成立资金互助社25个,资金总规模1.32亿元。其中,新合作投资担保公司已经在全省设立了157家办事处,累计为省内384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9亿元。一个省级有合作金融龙头企业、基层有合作金融超市的合作金融体系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