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维度构建智慧公卫模式

25.09.2014  13:28

  家住山东省济南市二环南路某小区的吴萍女士打开手机上的“预防接种助手”,系统自动提示孩子下一次接种疫苗的信息:预约针剂,流脑A+C加强第1针;预约时间,2014年11月3日10时~10时30分;预约地址,领秀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这是济南市疾控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的又一种便民服务。近年来,济南市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济南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贾堂宏表示:“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百姓提供优质公卫服务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疾控作为重要的公共卫生机构,可以在构建具有区域特点的信息化模式上做一些探索和尝试。”

  济南市疾控中心紧紧围绕民生服务、技术支撑和区域协同3个维度,构建了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会商、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检测检验和管理及支持等5类26个应用系统的“数字疾控,智慧公卫”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核心业务、支撑业务、内部运营、为民服务的数字化。

  ■为民便民

  吴女士所使用的预防接种助手软件,是济南市疾控中心开发的“掌中疾控”3款手机App应用之一。家长用智能手机扫描儿童预防接种证上的二维码,下载安装“预约接种助手”后,便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询孩子疫苗接种信息、预约接种时间。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为民服务质量,一直是济南市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着眼点。2005年,该中心研发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电子信息档案,并在全国率先由市财政出资,为儿童免费发放预防接种信息卡。截至目前,已为所有93万名儿童建档,发放预防接种信息卡32万张。通过该系统,预防接种人员和管理部门能实时、有效监管全市疫苗接种情况;儿童家长持预防接种信息卡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一家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彻底摆脱固定接种点的限制。(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此次推出的预防接种助手软件,是免疫预防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终端的延伸,由电脑扩展到了手机。该中心免疫预防所所长张先慧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手机上网。‘掌上疾控’应用系统,包含预防接种助手、健康助手和移动办公3款软件,其中预防接种助手为的就是适应儿童家长需求,让服务更贴心、更合群众心意。”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但由于多联疫苗不断出现,查验接种证专业难度不断增大,给学校和家长带来很多麻烦。2012年,济南市疾控中心在全国率先研发“儿童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系统”。该系统可自动核对入学儿童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判别是否已全程接种,需要补种的疫苗和接种的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等,并自动生成《济南市儿童预防接种查验证明》,查询结果明了、流程快捷,实现了零错误,筑牢了查验接种证这一关口。

  ■效率极大提升

  对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挖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及时到位的处置,提出针对性防控策略,是市级疾控机构的重要职能。

  济南市疾控中心研发了覆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疾病监测、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风险评估、实验室信息管理等所有业务的应用系统。该中心慢病所所长张军说:“这些系统综合采用大数据、云存储、GIS等技术,几乎可以辅助完成疾控业务相关的全部程序性、重复性管理工作,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前业务年报半个月才能完成,现在可以实时按需自动生成。”

  济南市疾控中心质量管理科副科长张艳介绍,新研发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与大型仪器直接相连,检测数据和图表可以直接被抓取到系统上,出具检测报告的时限大大缩短。

  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战时”,这些系统将成为指挥中枢,科学研判疫情态势,准确下达调度指令。

  2013年6月26日,济南市模拟了一起感染性腹泻疫情应急处置演练。流调人员手持3G单兵记录仪和个人数字助理(PDA)进入现场流调。坐镇济南市疾控中心指挥大厅的指挥人员,通过突发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会商系统进行远程实时指挥。

  业务管理办公室主任曹若明介绍,3G单兵记录仪传回的视频、音频材料和个人数字助理(PDA)传回的流调数据,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应急指挥和会商系统传到指挥中心的电子屏幕上。指挥人员可以身临其境地了解事故现场的状况。

  该系统还拥有强大的GIS地图呈现和资源管理功能,能把疫情发生地情况、周围所有医疗资源情况通过二维、三维形式清晰地标识出来;并随时调出存有的与事件处置相关的法律法规、应急处置预案等,给指挥人员参考,也可以传给现场处置人员,对他们进行远程技术和信息支持。

  所有这些信息都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以九宫格形式全屏或分屏投射到指挥中心的电子屏幕上。同时,指挥中心视频会议系统已经和国家、省、市卫生行政部门视频会议系统对接,可及时请示、会商、寻求技术支持。

  最关键的是,应急指挥与会商系统、各业务系统实现了数据互通。如果指挥人员需要,系统可以调出以往同类疫情处置的案例,做到了平战结合。平时各业务系统由各专业科室单独负责,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们又能在突发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会商系统下协同运转,给应急指挥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实现医疗公卫实时互动

  根据济南市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规划,搭建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公共卫生信息与其他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健康管理。

  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刘翀说,现在公共卫生的很多基础数据都来自医院。这些数据进入疾控系统后,很少有地方重视将分析结果向医院反馈,造成公共卫生信息自我封闭。医院与疾控机构是提供数据与收集数据的单向关系,许多数据的价值没有得到挖掘,疾控机构没能对医院的临床诊治起到技术支持作用。

  2013年,济南市疾控中心利用自身在传染病病原学检测方面的优势,迈出了打破公共卫生信息自我封闭的第一步,研发了临床检验标本结果反馈系统。CDC实验室检测完成后,可根据临床医生需求,通过系统按需生成PDF格式的临床标本实验室结果反馈报告,实时反馈。医疗机构通过该系统能够第一时间查询到检测结果,以确保临床诊疗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耿兴义说,以前疾控中心实验室也会反馈病原学检测结果,但囿于反馈途径,结果反馈往往比较慢。很多时候,当检测结果送达医院时,病人已经出院。这样的结果反馈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可以说,医院只是得到了结果,没有得到效果。

  通过该系统,济南市疾控中心适时发布疾病发病趋势和预测报告。耿兴义说,疾控机构对待疾病与医院有显著不同。医院面对的只是一个个病案,是个体;而疾控机构掌握的是某种疾病在某段时间的发病趋势,是整体;及时的疾病预报,能为医生诊疗提供很好的信息参考。

  与此同时,通过在山东省立医院、济南市第四医院进行公共卫生信息动态监测推送系统试点,济南市疾控中心正在着手全面打破公共卫生信息与医疗信息之间的壁垒,构筑共享开放、医防互通的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直接与医院的HIS系统对接,公共卫生相关信息自动上传省、国家信息平台。

  下一步,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对接试点也将展开。届时,疾控中心将能通过该平台实时查询、分析特定时间、区域居民的人群健康基础信息,明确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疾病流行情况和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报告与处置、传染病监测和预警,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管理水平。

  谈及正在全面推进的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济南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济说:“我们当前进行的探索,将全面打破卫生信息壁垒,实现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社会居民三方互联互动;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希望能够通过构建互联互通、标准统一、不断扩展的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每个人从受孕、孕检、出生、学习、工作到死亡的全息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山东启用复工复学健康通行卡
  日前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为有序推动复工复学,卫生厅
钟南山:磷酸氯喹还没做对照实验
  2月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与钟南山院士进行了远程会诊。在专门安排的答记者问环节,钟南山表示,临床治疗中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克力芝平均6天~7天后,核酸检测转阴;使用抗病毒药物磷酸氯喹的平均转阴时间为4.卫生厅
首批疫苗将在美进行临床试验
  美国生物技术企业莫德纳公司2月24日宣布,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