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技改引发的“蝴蝶效应”

17.06.2014  12:07

      “真没想到,仅仅对主井装载机局部的技术改造,竟然会引发一连串的变化,而且变化之大、效果之显著令人惊叹!”近日,开滦东欢坨矿主管机电的副总工程师韩振兴告诉记者。
      东欢坨矿“主井装载机”担负着全矿原煤提升的重任,其运载能力是制约矿井原煤产量的一个瓶颈。为了提高装载机的提升能力,今年三月份,机电技术人员对“主井装载机”放煤闸门和煤位调节器进行了技术改造。
      他们首先将装载机仓口闸门和平移闸门风动控制改造成液压控制,又将装载机的仓口煤位调节器进行调节,提高煤高,缩短煤长,装载运行长度由原来的20米变为有效装载距离13米左右,减少了7米的空运转。就是这样看似微小的两处技改,在运行一个月后,出现了惊人的效果。
      主井装载机的仓口闸门和平移闸门由原来的风动控制改成液压控制后,压风机机房每天比改造前少开1台250KW压风机,液压站油泵电机功率仅为7.5 KW,这样保守计算每天也能节约电能4850 KWh,平均每度电按0.522元计算,每天就可节省2531.7元的电费,每年可减少92.4万元电费支出!另外,由于液压油可以循环使用,和风能比较,又降低了可观的成本。此外,改造后的装载机因为安全、灵活,事故率明显降低。液压缸的体积比原风动汽缸体积减小了,这样就使得维护量大大降低,操作方便,便于维护。装载运行长度减少后,每个提升循环比以前缩短了10秒,每小时比改造前可多提4勾原煤,每天可多提1960吨,每年可多提升原煤达71.54万吨,经济效益巨大!
      就是通过这样一项小小的技术改造,使该矿的提升能力达到了400万吨矿井的水平。
      面对严峻的煤炭经营形势,今年以来,东欢坨矿紧紧抓住提质降本增效主题,先后开展各类技改革新项目达到100余个,实现创效近亿元。因技改而引发的“蝴蝶效应”正在全矿弥漫开来!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