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星】孙颖:心无旁骛,只在教与研

19.09.2018  17:42

孙颖,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30余年来,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变革,在老一辈教师的影响和帮助下,孙颖秉承“学博为师,德高为范”的精神,坚定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毕业精力的理想和信念,努力提高学术素养和师德修养,从当年懵懂的青年教师,成长为如今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始终活跃在教学一线,不断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式。孙颖为本科生讲授《细胞生物学》课程,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入最新的研究进展,以现代教学的理念努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动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她只讲教学内容的2/3,留下1/3让学生去查找最近一年之内相应研究领域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后,自己讲。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孙颖特别注重课程内容与当下科研课题的有机融合,将验证性实验转变成综合探索性实验。这些“学研”深度融合的改革极大锻炼了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更加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以及科学分析数据的能力。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孙颖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她总是说,只要学生有收获再累也值得。

孙颖甘当人梯,甘做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成才之路。她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多元化全面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业水平,包括课上表现和课下表现,使得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获得高质量的发展。她从不因学生的求情放松要求,不因自己时间紧张拖延学生的问题,不因问题复杂回避学生的提问。孙颖热情又耐心,及时了解学生需求,为他们提供帮助,为不同起点、不同特点的学生健康成长竭尽所能。她两次被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魅力教师”。

坚持做原始创新性研究。孙颖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积极探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经过不懈努力,应用功能蛋白组学方法成功地挖掘BR信号途径的关键组分,她与合作者一起证明了“蛋白磷酸酶PP2A去磷酸化BZR1而参与调节BR信号通路”,这一重要发现修正了前人的错误观点,是BR信号转导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共同责任作者的身份发表在国际细胞生物学著名杂志《Nature Cell Biology》(2011),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2013)上,前者被评为《2011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其成果得到美国植物生物学会(ASPB)主席Steven Huber在Facultyof 1000 Biology上的高度评价,认为“PP2A的发现找到了BR信号从质膜感受到核内调节基因表达的信号传导途径最后一个核心组分,因此是一项重大研究成果”。

孙颖带领课题组开展水稻类受体激酶在作物胞间通讯中的功能研究,尤其关注水稻类受体激酶介导的信号传递在有性生殖及抵抗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并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水稻类受体激酶功能基因的研究,发现了多个基因与水稻的生殖及逆境胁迫感知过程相关。其中OsCR4是水稻颖壳闭合所必须的,它通过控制表皮细胞的分化促进颖壳锁合结构的形成,对于高质量的种子形成有保护作用,论文发表在《Plant Journal》上。此外,还克隆了一个水稻IAA-Aa缀合酶编码基因OsGH3.13,其受干旱诱导高表达,使植物体内有活性的IAA浓度降低,同时提高了水稻LEA基因的表达,有利于植物抗旱。该成果解释了植物如何在干旱胁迫下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降低生长速率,适应逆境,相关论文发表在2009《plant Physiology》,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目前承担了多项97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发表多篇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参编了《细胞信号转导》一书。

迄今,孙颖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7名,博士研究生16名,博士后1名。她所指导的多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近年来获得的荣誉: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五一巾帼标兵。2007年入选河北省教育厅“百名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17年度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供稿:生命科学学院,执笔:陆岩;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