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星】刘仲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05.05.2019  13:00

刘仲炎,男,中共党员,文学院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现任文学院2018级辅导员助理,曾任文学院团委副书记、辩论队队长。曾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现被推免至河北师范大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大一入学始,他便懂得大学时光里要广泛吸取知识,充分了解各学科门类之间的联系,尝试从不同角度切入解决专业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注重积累,把书读透彻,读活泛,读灵通。后来,辅导员对他讲道,“作为一个中文人,不仅要读书,更要对这个世界保持着强烈的关怀。”为此,他深受鼓舞感动,致力于躬身实践,利用业余时间,走进社会生活,发挥微薄力量关注社会问题,积极投身调研关注国家扶贫,在一次次知识与行动的碰撞下开拓视野,锻炼能力。

在笔尖上做个有温度的中文人。 2017年暑期,他放弃休息时间,主动联系《燕赵晚报》,在社会新闻部做起了实习记者。指导记者老师告诉他:“手里拿着笔去记一件事情,很容易,但要把‘主观融入客观’中,就难了。”实习伊始,他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直至遇到一次采访任务,采访对象是一个年仅四岁且患有神经母细胞瘤的女孩。为此,他一个人乘车辗转来到栾城附近的乡下,进行了大约两小时的对话采访。面对这个被肿瘤疾病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家庭,他怎么都轻松不下来,一个坚强懂事的孩子,一对走投无路的父母,一双双期盼渴望的眼眸……全都萦绕在脑海,他为这个家庭的不幸遭遇而流下了眼泪。回到编辑部,他马不停蹄写下一篇《“妈妈,我死了你会想我吗?”——栾城4岁重病女童这句话,让人心疼!》。报道一经发出,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浪、搜狐等知名网站纷纷转载推送,各社会公益团体、卫生医疗机构积极伸出援手,使得该家庭最终获得了有益的救助。

在课堂间做个有德才的中文人。 他积极参加学校及学院安排的顶岗教育实习活动,在石家庄一中的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的过程中,他深入一线课堂,聆听名师讲课的课堂艺术,每一节课都做好笔记。在这个过程中,他较为深入地了解了石家庄一线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况,掌握了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对高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在实习的过程中与学生积极沟通,指导其功课和学习。他真正将书本上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中来,获得了指导教师及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并获得“教育实习优秀实习生”的称号。

在脚步下做个有情怀的中文人。 在专业知识稳扎稳打的同时,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他经常深入乡村进行实践活动。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中,他先后带队前往邢台、张家口等地进行实践调研,在对张家口的实践调研活动中,获得国家教育部语用司寄来的回函,对该队在推普脱贫攻坚调研活动中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此外,他还踊跃参加学校组织的脱贫攻坚实践调研团队,前往邢台、衡水、辛集等地进行扶贫调研活动。对此,他深切感受到:去到最贫困的乡村,和最繁华的都市,才能在鲜明的对立中找到自我,读书走路,路是修行,而非旅行。

(供稿:文学院,通讯作者:王文媛;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