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开云:“一把手”离任审计“生态账”要算精准

15.07.2014  13:29

    四川绵阳市委、市政府日前出台《关于开展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离任时,将对其任职前后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对比考评,使生态文明建设真正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7月14日《人民日报》)

    “一把手”离任审计,以前一般是算“经济账”,绵阳试点算“生态账”,这是让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落地生根,值得点赞。然而笔者觉得,这笔“生态账”还要算得精准些。绵阳试点算“生态账”,总体来说比较笼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评估试点指标体系还应细化。目前的指标体系涉及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人居、生态制度6方面32项指标,包括耕地保有量、饮用水源保护、是否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如果能把指标细化,可能更便于操作。比如,耕地保有量要达到什么指标,饮用水源保护要达到什么标准,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次数必须控制在几次以内。

    二是总体评价比较糊涂。目前算的“生态账”,“改善、保持和恶化”这三种评价还应有量化标准,如何才算改善、保持和恶化?三者之间的界限如何确定?如果出现相邻两个“等级”评价的分歧时该如何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只凭评定者“跟着感觉走”,估计审计结果既不能让公众满意,也不能令离任的“一把手”口服心服。

    三是审计结果的运用不具有威慑力。目前绵阳这样运用审计结果:审计结果为生态环境恶化,市委、市政府可对离任干部进行约谈,促使其认识到在任期间的生态业绩不佳,在新岗位上应重视提高生态业绩;组织部门对离任干部另有任用时,要将其生态业绩纳入考虑。“约谈”、“促使”、“重视”、“纳入考虑

    ”是什么概念,既然生态环境已经恶化,肯定要有相应处罚,比如不提拔甚至降级,或者交流到生态环境较差的地方限期改善,抑或实行“生态账”一票否决等。倘若“生态账”与“官帽子”联系起来,一定会让“一把手”的心灵产生悸动。如果不痛不痒地审计审计,审计结果对“官帽子”也没啥影响,可想而知算“生态账”会有什么功能。

    “一把手”离任审计算“生态账”,已经是一种进步。按照中央改革“蹄急而步稳”的要求,绵阳目前的做法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既然看准了、拿稳了,把“生态账”算得更精准,把审计结果运用得更高效,岂不更好?无论如何,绵阳试点对“一把手”离任审计算“生态账”,都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