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促进粮食产业快速发展

24.06.2016  04:05

   仲夏的古都西安,花木葱茏,生机盎然。6月17日,18个重点省份粮食局长和相关大中型粮食企业负责人会聚古丝路起点,参加粮食行业贯彻落实中央“一带一路”战略专题座谈会,分享各自的经验与体会,提出进一步推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一面认真听,一面仔细记,并不时插话,大家深入交流,座谈会气氛十分活跃。

  “走出去”正逢其时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衔接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国粮食系统积极跟进,主动对接,很多地方和企业取得积极进展。

  “中粮集团主要做了三件事,收企业,建码头,打通道。”中粮贸易副总经理江锡如说,“收购了两个企业,即荷兰尼德拉公司、新加坡来宝公司,这是中粮的两个桥头堡。收购以后,中粮总资产728亿美元,总收入717亿美元,业务涉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粮还建了两个码头。5月19日,中粮农业在乌克兰最先进的粮油中转码头正式投产,投资7500万美元,由中粮农业全资持有和运营,出口经营品种为玉米,码头总吞吐量250万吨/年,仓储能力14.3万吨。

  中粮控股的尼德拉公司全资收购罗马尼亚一个粮食码头,依托该码头的出口优势,在黑海地区向农户或者与经纪人合作收购玉米、小麦、大麦和油菜籽,出口至欧洲、中东、非洲等地区。“2015年尼德拉在黑海地区的出口量超过400万吨,创历史新高,并首次成为罗马尼亚最大的粮食出口商。”江锡如说,“从2013年开始,中粮致力于打通乌克兰中国玉米贸易通道,2016年已经帮助民营企业代购进口玉米60万吨。”江锡如称,下一步,中粮将研究三个事情。一是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原则是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由贸易开始带动,小步慢跑;二是在俄罗斯后贝加尔地区与满洲里之间,建立俄中新粮食走廊,解决国内粮食结构性问题;三是与乌鲁木齐铁路局、新疆口岸管委会三方战略合作,共同建设新疆口岸,探索哈萨克斯坦小麦进口。

  陕西地方粮食企业“走出去”领先一步。陕西省粮食局局长刘维东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向西,爱菊集团、陕西粮农集团与中亚国家合作。向南,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与东盟国家合作,引进泰国优质商品。省军粮供应中心引进缅甸优质杂粮,近期500多吨优质绿豆将从云南瑞丽运往西安。”

  去年12月,作为我国惟一农业产能合作项目,爱菊集团哈萨克斯坦粮油加工项目被列入“中哈52个产能合作项目清单”。今年以来,爱菊集团捷报频传:3月,2000吨油脂、3200吨面粉搭乘“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运抵西安;6月,年产食用油16万吨、年产面粉20万吨的加工厂在哈破土动工,计划10月建成投产。爱菊集团董事长贾合义说,目前在哈实际投资7500万元,从种植到销售的跨国产业链初步形成。

  陕西粮农集团的境外贸易公司在哈开展油脂油料及小麦贸易经营,种植的优质小麦预备运回。

  新疆是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制定规划,搭建统一平台,农业“走出去”不再“小而散”。兵团粮食局副局长李建伟介绍,兵团承担了中巴合作示范园区项目,参与中巴经济走廊瓜达尔港的建设,瓜达尔港附近将进行大范围招商,农业合作主要是种子物流方面。

  广西与东盟海陆相连。广西粮食局局长吴宇雄说,广西国宏在柬埔寨投资建设大米加工厂,国宏柬埔寨现代农业生态产业示范园有很高的知 名度,2015年完成配额出口香米4000吨,成为柬埔寨向中国出口大米的第四大供应商。

  中航国际在柬埔寨从事木薯的种植、加工、收购和贸易,目前已经形成种植、出口到加工的产业链。

  如何走得更稳更远中粮、爱菊、中航等一批先行者,给粮食外向型经济带来勃勃生机,但不可否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差异较大,如果对目标国金融服务、商贸通关、税收政策、投资审批等法律法规缺乏足够了解,也许会水土不服、出师不利。

  如何走得更稳更远?贾合义分享了爱菊集团的实战经验,中粮贸易副总经理江锡如分享了企业“走出去”的六个体会,两位企业家现场传授“心法”,大家听得过瘾,直呼“解渴”。

  毋庸讳言,境外投资存在着政治风险、投资限制、外来务工限制和外汇管制等障碍,如果不能未雨绸缪,很可能招致无谓的损失。爱菊集团一开始就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在哈项目实施顺利。

  爱菊项目是中哈产能合作以来,落地最快的项目。投资过程中,爱菊多方协调,积极寻求政府支持,以互利共赢理念赢得当地民众的支持。比如,改 “租地种植”为“订单农业”,既解决了当地民众就业,又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作为示范工程,哈政府安排专人对接,各种问题能马上解决。

  项目建设中,爱菊集团实施“四步走”,注重量体裁衣,讲究稳扎稳打,循序渐进。项目初期阶段采购原料调入国内,第二步实现当地加工,并逐步建立种植基地,第三步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农业产业园区,第四步依托逐渐摸索成熟的进出口方式,输出特色产品、成熟的生产工艺。

  从“走出去”到“融进去”,更需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项目前期,爱菊全面了解分析当地的文化和民俗,聘请当地熟知两国习俗和相关业务的专业人员,避免因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差异造成矛盾。

  江锡如简明扼要地谈了6个体会:第一,推进不要过急,先要深谙“一带一路”国家整体情况,整合资源,注重业务关联,比如中乌玉米合作,共同推进,相互帮助。第二,“一带一路”国家多是发展中国家,一旦政策变化,容易引发动荡。假如某国货币大幅贬值,中资企业不能及时完成出口退税,可能会造成很大的财务风险。第三,政策要配套,中粮的业务得益于政府间合作,得益于国营贸易政策。第四,产业体系要接地气,中粮收 购两个海外企业很重要,如果无当地企业运作,经营开展很难。第五,宣传要有大局观念。第六,风险管理要到位。关注不确定性,要谨慎。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非常低,政策跟进风险大,境外投资主体有限,大部分是我们独立承担风险。

  “建议打算‘走出去’的企业,要寻求相对稳定的政府机构,寻求保险支持,寻求与本土企业合资,分摊风险。尽量输出高科技新型产业资本,培养更多国际型人才。同时,要防止加剧国内产能过剩。”江锡如强调说。

  不知不觉,3个多小时过去了,参加座谈的局长和企业家意犹未尽。任正晓说,企业“走出去”取得了不错效果,令人振奋,大家认识深刻,发言精彩,谈了很多真知灼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要既积极又稳妥。中粮集团六方面体会,就是对我们改进工作的建议。国家粮食局将强化保障措施,各地也要找准各自地区的侧重点,统筹谋划、重点发力,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大多数粮食企业还处于“走出去”的初始阶段,希望得到项目建设、资金、税收、配额等方面的支持,与会人员也从不同层面表达了所在省份及企业的诉求。对于鼓励“走出去”和 进口配额分配之间的辨证关系,任正晓语重心长地指出,谋划国家粮食安全,一定要有长远战略观念,企业家要为将来做准备,也要有大局意识。

  任正晓勉励有实力的企业瞄准国际市场,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拓宽出口渠道,推动国内粮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任正晓强调,全国粮食系统要充分认识“一带一路”战略给推动粮食流通事业发展和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带来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上来,切实肩负起全面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政治责任和行业使命。当前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扎实推进重要物流通道和节点建设,为粮食资源跨区域、长距离、大规模、高效率流通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二是积极推动粮食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产业经济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优化粮食进出口布局和品种结构,不断健全多边多元、稳健可靠的粮食对外贸易格局;四是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稳步提升国际粮食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五是进一步加强粮食流通国际合作交流,加快形成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