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品牌丁氏彩蜜坊 七夕只做月老不打折
节日要做活动,活动为了促销,促销必有折扣。在626年中大促之后,七夕又成为淘宝商家的促销节,而高原蜂蜜品牌丁氏彩蜜坊旗舰店,却坚持不打折不促销的“高冷”策略。这种高冷策略,使其天猫旗舰店的流量在七夕前爆棚,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流量爆棚的原因,是因为丁氏彩蜜坊旗舰店将自己的首页Banner、产品货架全部清除,把首页变成了一个公众表白爱的平台:
首页公告显示,不需要购买任何宝贝,只要给客服留言,就可以上“丁氏头条”。具体活动效果上,因为留言告白过多,目前丁氏的首页可以算得上所有天猫店铺中最长的了。
当各大品牌都在拼命打折时,丁氏彩蜜坊旗舰店的七夕营销给了商家另外一种可能性:真正的社会化营销。
淘宝一直在社会化营销的路上探索,但无论淘江湖、淘帮派、掌柜说还是微淘,以及最近的喵言喵语,都难有成色。尤其被寄予厚望的微淘产品,最近又传出了和一阳指合并的消息,可见这条社会化道路一直不平坦。不平坦的原因在于,商家对淘宝的社会化产品并不感冒——因为这些内部社交平台上没!有!顾!客!
丁氏蜂蜜的七夕营销不仅给商家启示,同时还对淘宝(含天猫,下同)官方的社会化之路有一定的启示:
通过鼓励商家去开发创新型的社会化活动或产品,而实施大淘宝的社会化营销之路。
一直以来,淘宝社会化道路的误区在哪里?就是以自己为主导推进这个战略。
淘宝有今天的成是因为可怕的商家数目,而淘宝在实施社会化战略时,却始终没有把商家作为主体,无论产品研发还是推进都由官方来主导。从推动者角度来看,忽视了商家的主观能动性,从产品意识角度来看,始终把社会化产品独立于店铺之外。而丁氏彩蜜坊的七夕首页给了淘宝官方两个可能的方向:
1、 通过一定的奖金设置(1个亿)推动商家在自己店铺内部去做社会化营销。
比如,店铺主体(不包含微淘)原来只有宝贝描述和顾客评价这种单向社交,可不可以考虑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宝贝描述是不是也可以由顾客去参与(目前这种互动存在,但仅限于评价上面的宝贝印象)?
2、 首页也可以成为社交平台。
固化思维是“首页永远都是展示产品和品牌形象以及预告活动的,永远都是”!但首页为什么不可以成为一个社交平台?比如,首页可以是网页版微博嘛,左侧做成企业的微博,显示网友评论和转发,右侧是产品展示。甚至一些知名的店铺,首页都可以不展示产品,直接就是一个类网页版的微博产品就够了。
虽然丁氏彩蜜坊是30年的传统品牌,但因为电商之路较晚,在淘宝上的名气要弱于很多大的品牌,试想,丁氏七夕的首页告白活动,如果是阿芙或者杜蕾斯去做,会是什么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