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管委会委员刘航:中关村将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02.12.2015  18:37

  央广网北京12月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北京十三五规划建议新鲜出炉。未来五年,北京怎样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和辐射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怎样推进?科技创新能为普通人带来哪些实惠?

  中国之声今天再次开通特别节目《今天我值班》。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商务委、北京市海淀区各部门负责人将在中国之声直播间值班,直面社会关注和市民关心的问题,为听众和网友一对一答疑解惑。

  中国之声记者白宇代表听众和网友向中关村管委会委员刘航提问。

  “十三五”时期,中关村在人才特区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

  刘航对此表示,习总书记曾经讲过,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中关村的创新发展,也要靠人才。未来5年,中关村要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才发展平台和人才制度高地,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人才战略和创新战略。

  谈到人才特区,刘航觉得要体现特区两个字,具体在三个方面。

  在体制机制方面,继续落实好人才特区的特殊政策,在跨境投资、外汇管理、进口税收和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签证办理、境内投资、创业就业方面进一步放宽政策限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在人才集聚方面,继续深入落实千人、海聚、高聚等人才工程,持续加大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带动作用和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吸附效应,吸引国际顶尖科学家、工程技术家和企业家到中关村创新创业。

  在人才平台建设方面,打破高校院所与企业科技人员双向流动的机制的障碍,支持中关村科学城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未来科技城人才基地、纳米能源与系统 研究所、生命科学研究所、国家作物分子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前沿科研机构,持续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实施与国际接轨的科研机制及人才管理模式。

  未来五年,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关村将如何布局,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刘航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中关村是一个巨大发展机遇。未来5年,中关村将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进行创新发展的布局,聚焦京津、京保石、京唐秦协同发展轴,构建京津冀协协同创新、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的园区链。

  首先,在模式上进行创新,探索园区建设管理运营合作新的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强化中关村原始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与天津共同推动重点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与研发转化,与河北共同推进创新成果示范与应用推广,推动区域间科学分工,支撑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加快形成。

  其次,资源共享,推动三地创新资源共享,构筑一体化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加强地区间创新基础设施、空间载体、政策等资源条件开放共享,在三地共同设 立引导基金、风险基金、投融资平台,鼓励三地高校院所、企业和银行加强合作,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通过园区链支撑京津冀的产业链、创 新链和资金链的形成。

  第三,聚焦三地优势,统筹解决区域重大问题。

  针对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互联网跨界融合、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区域发展重点和难点问题,共同确定一批示范项目,集中三地力量一体化组织实施,务实合 作,推动一批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用到项目中,目前中关村已经分期、分批启动了一批特色园区的特色项目,比如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石 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和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等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十三五”中关村要通过园区链打造京津冀更加紧 密协同创新的共同体。

  中国之声评论员白中华点评:这些硬件设施,包括一些软件,就是体制机制创新。还有几点对于创新也很重要,第一,先进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就是知识产 权保护,还有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丰富,也就是股权和期权的投资。比如实际创新就是知识和金钱和结合。科学家为什么去干这个事?他是有利益的?怎么能实现他 的利益?就是通过看这个企业很小,创业很艰苦,但是融资市场很开放,一上市把过去的钱,现在的钱和未来的钱在一个时间点上兑现,也可能没上市的时候是一个 穷光蛋,但一上市之后,是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是亿万富翁。

  第二,宽松的创业环境。个人和公司单位并不是限制的关系,而是鼓励的关系。

  第三,多元的文化氛围,要鼓励人们去胡思乱想,在思想方面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创意越多越好。

  第四,创新。这是创新的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有两个爱好,第一,风险,他喜欢不确定和变化,所以他敢于去面对挑 战,他认为挑战来的时候恰恰是机遇。第二,企业家把创造价格作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所以企业家干什么事,是打破平衡是颠覆性的。他会使各种生产要素改变原来 的配置、重新配置,从而产生了提升效率,产生效益,产生质量。所以创新除了硬件设施以外,再加上软实力的上升,一个创新的局面才会形成。

  来源: 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