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见证石家庄72年华美蝶变

12.06.2019  00:40

  耄耋老人见证石家庄72年华美蝶变

  92岁的他有深沉的“石家庄情结”,他将热血和激情都融入了这座城

  不知道从哪一刻开始,邢燕爱上了石家庄这座城;但92岁的他,知道自己已经深爱这座城许多年。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而对于邢燕而言,显然“为的只是这座城”。他跟随父亲来石家庄时是1942年。70多年间,他参加过抗日地下工作,参与过石家庄的解放、建设和发展,见证了它从一个蕞尔小城华美蝶变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的历程,他将热血和激情都融入了这座城。

  开国第一城:当时很小、很土气

  1947年,历史选择了石家庄,它成为新中国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彼时20岁的邢燕风华正茂,作为部队向导和解放军一起攻入了石家庄,后被分配到市政府秘书处工作,参与制作并亲手挂上了“石家庄市政府”的大牌子。

  “石家庄是开国第一城,但刚刚解放的石家庄是真小,还不如现在的一个镇。”回到人民手中的石家庄百废待兴,如今已入耄耋之年的邢燕对当时的村名、路名等仍如数家珍。当时城区人口不足10万,城区面积只有近12平方公里,西至桥西体育场(维明街),南至西花园南马路窑坑(今裕华路),北至北马路(今和平西路)耕地,东至休门北马道(今建设大街)。

  “那时的石家庄还很土气。路以土路和石头路为主。除了几条主要的路之外,到处都是庄稼地。马路两侧都是明沟,在桥西雨水、污水都排入明沟,桥东马路无明沟都排入休门的大水坑。房屋基本都是平房,马路上一天也看不到几辆自行车,偶尔可以看到马车、牛车。”邢燕说,“那时的人们出行全靠好脚力。但大家热情高涨,誓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

  “轻工业新城”崛起:城市中心开始向桥东转移

  “一条马路几座楼,一个公园两只猴”,是人们对当时石家庄的形象描述。刚刚解放的石家庄,翻开了新的一页,无可厚非地成为新中国城市建设的一块儿试验田。

  年轻的邢燕同这座城一样意气风发:“每天都很忙碌,希望这座城市成长起来。”从1953年开始,石家庄的发展中心开始由桥西向桥东转移,在桥东逐步开始建设棉一、棉二、棉三、棉四等棉纺厂、印染厂、华药……“当时感觉这座城市到处都充满了生气,盖起了好多大工厂,工厂附近建设了生活区,从天津、上海来了很多纺织方面的人才,到处欣欣向荣!

  1954年,邢燕听说一个叫穆欣的苏联建筑专家来到石家庄,他是来指导编制石家庄第一期总体规划(1955年-1975年)的。此时,石家庄正迎来一场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将其确定为“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城市。该规划于1955年经国家建委和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把城市定性为以轻纺工业为主的轻工业城市。

  “该规划确定了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为铁路以东,以减少铁路对城市分割的影响。”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总工乔润卓说,这对石家庄的城市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邢燕对此也感同身受:“石家庄因铁路而兴,但因铁路的分割,当时桥东与桥西的来往很不方便。”那时候从桥西到桥东,只有一个地道桥,就是电报局街上的。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中山路地道桥、裕华路、和平路等地道桥陆续开始建设,“地道桥多了,来往桥西和桥东就方便多了!

  “在城市地图上,我们看到的则是桥东占五分之四,而桥西只有五分之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滕斌如是说,随着1968年石家庄被确定为河北省省会,省政府和直属机关定址在桥西,桥西也随之发展起来。到1975年,石家庄市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分别达到50.2万人和48平方公里。桥西开辟了中华大街南段、南马路等;桥东开辟了建设大街、和平路、广安大街等主次干道,市区道路基本形成了“棋盘加放射”的市区道路骨架体系。

  改革开放后:石家庄开始阔步迈向大都市

  “从来没有想到过,石家庄会发展那么快!城市一天天变大起来。”自称“老石家庄人”的邢燕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石家庄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也正是石家庄第二期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实施时期。京石、石安、石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石家庄民航机场建成通航。二环路、引水入市民心河工程、火车站、西郊动物园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先后建立起来。

  到1988年12月,邢燕离休了。但这并不能阻挡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在公交车上经常看到他的身影。无论哪个大工程开建了,还是开通了,他都会坐着公交车去看看。1995年他搬到了现在所居住的槐岭路34号宿舍。这里距离民心河不远,1999年民心河的通水,令他振奋:“民心河,让石家庄增添了灵气!

  “特别是从1995年开始,省会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滕斌说。市区拓宽、新建城市主次干道,据统计,建成区红线25米以上道路长度由1980年的288公里增长到485公里。城市公交汽车由199辆发展到1022辆,运营线路52条。

  此时,石家庄已成为河北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开始阔步迈向现代化大都市。

  21世纪:组团发展,石家庄华丽转身

  进入21世纪,石家庄的城市发展更是驶入了快车道。“一段时间不出门,就感觉跟不上石家庄的步伐了,有点儿不敢认!城市更大了,路多了,也更宽更长了,高架桥多了,公园多了,原来黄沙漫天、污水横流的汊河、滹沱河,都变清了,两侧花红柳绿,风景怡人,谁能想到石家庄也有这么美丽的景色?”进入新世纪,邢燕经常去居委会、学校等地讲课,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石家庄的历史,激发大家热爱石家庄,建设石家庄!近几年,腿脚不利索的他已不再出门,但每天仍会通过看新闻,了解石家庄的动向,他感慨道:“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多了,而城市建设也在努力满足着人们的这些需求。石家庄可再不是那个既小又土气的‘庄’了!

  这其间,石家庄市第三期总体规划(1997-2010年)和第四期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先后实施。“第三期总体规划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始提出分散组团的概念,提出构建以老城区为中心,由正定、栾城、鹿泉三个县(市)城区以及丘头和窦妪两个工业区共同组成的分散组团式‘主城圈’布局结构。”滕斌说,城市不再是一个中心发展,而是多中心发展,城市框架拉开,城市发展提速。

  第四期总体规划则确定石家庄为京津冀地区重要中心城市。规划提出构建都市区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区空间格局,实施“产业发展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建设策略。滕斌表示,在这两个时期,石家庄城市建设快马加鞭:二环路全线无灯控,达到快速路标准;槐安路、和平路高架桥建成;三环路建成通车;地铁1号线一期和3号线首开段开通了;新老火车站实现交替,石家庄进入“高铁时代”,铁路入地工程也完成;实施了太平河、滹沱河生态区等工程……2014年9月,国务院批复石家庄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藁城、栾城、鹿泉撤县(市)设区。“一城、一环、四组团”的都市区布局结构基本形成。

  72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石家庄慢慢褪去身上的土气,华丽转身,完美蜕变。“目前,我市已按照新时期新要求开始编制《石家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滕斌向我们展开了未来石家庄的蓝图,“这版规划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对接京津雄,引领河北发展;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十五分钟生活圈,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承载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加强城市设计,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地区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一座开放、包容、和谐、宜居的国际化、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正在崛起!(文/记者 范文龙 魏宪亮 冯月静 图/ 记者 张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