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雄安涌春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解读之一

23.04.2018  15:55

  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刚满一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在春光里诞生。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雄安由此落子。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今年2月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要求: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

  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蓝图在春天绘就,新征程在春天开启。伴随民族复兴的铿锵脚步,一个伟大构想正在雄安大地上生根发芽、拔节成长。

  蓝色梦想,澎湃白洋淀新活力

  俯瞰新区,最显眼的是那片蓝色水域——白洋淀,雄安因水而兴,开发建设会不会给白洋淀带来污染?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雄安要建成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时代不同了,这里的春天鸟语花香,雄安是生态文明的新生儿。“新区开发建设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中国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说。

  作家孙犁笔下的荷花淀,小兵张嘎家乡的芦苇荡,无不令人神往。但白洋淀也曾遭遇“口渴”、污染等威胁。

  进入雄安时间,白洋淀将焕发新的生机。

  划定边界,保护生态。新区先期划定以白洋淀核心区为主的生态保护红线,远期结合森林斑块和生态廊道建设逐步扩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控制线,统筹衔接,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让水多起来、动起来、活起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说:“流水不腐,让水动起来,才有活力,恢复‘华北之肾’的功能。

  水从哪里来?引黄入冀补淀,让母亲河的乳汁哺育白洋淀。去年11月,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已试通水。建设白河—潴龙河等水系连通工程,调度上游水库补水。去年4月,王快、西大洋水库携手为白洋淀补水。

  让水更加净起来。新区坚持流域“控源——截污——治河”,通过流域系统治理,确保水质达标,再现一汪“白洋”。全面清除“散乱污”企业,加大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力度,让府河等入淀河流水质达标。

  去年5月至10月,环保部门组织驻雄安新区环保集中执法督查组,对“散乱污”企业、纳污坑塘、垃圾堆存点、畜禽养殖场等进行阶段性督查。新区对8条入淀河流进行摸排,封堵沿河非法排污口。

  让水更加美起来。通过生态治理,恢复白洋淀良好生态系统。梦里水乡美在“苇绿荷红”,新区将对现有苇田荷塘进行改造,重现白洋淀“苇海荷塘”的美景。

  因水而兴,水城共融。曲久辉说:“远景规划将建设白洋淀国家公园,这是一种门槛更高、标准更严的保护,保护白洋淀独特的自然环境,把白洋淀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

  白洋淀之于雄安,犹如西湖之于杭州。“水是生命之源,白洋淀对新区的生态涵养,像‘粥油’一样宝贵。”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教授级高工叶青说。

  连山通海,南北交融。一条衔接“太行山脉—渤海湾”和白洋淀周边的生态廊道,构筑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呵护雄安新区,滋养京津冀。

  绿色诗篇,开启生态宜居新模式

  绿色生活,诗意栖居。新区未来的生活场景将怎样打开?雄安要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这是中国的探索,也是对世界的回答。

  蓝绿是雄安的底色。这是多少都市人向往的美丽家园:新区蓝绿空间占比不低于70%。“过去一些地方先建房、再配绿,绿色只是装饰品。蓝色水域,绿色植被,蓝绿空间的比例较大,新区像一颗珍珠嵌在绿色大地上。”杨保军说,“新区开发建设用地比例不超过30%。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林城相融,林水相依。“建设一座城,竖起一片林。”叶青说起“雄安绿、新区蓝”时,不自觉地提高音量,“新区与自然共生,这里可以让人静下来,让心安下来。

  打开雄安新区规划图,仿佛走进电影里绿色的“童话小镇”,颜值高、气质佳。“一淀、三带、九片、多廊”支撑新区生态安全格局,白洋淀发挥生态涵养功能,建设环白洋淀绿化带、环起步区绿化带、环新区绿化带。在城市组团间和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区,将孕育9片大型近自然森林。沿主要河道和交通干线两侧将建设绿色廊道。叶青说:“这些可以发挥护蓝、增绿、通风和降尘等作用。

  千年秀林,呵护新区。新区成立不久率先植树造林,截至今春,先期累计种植700多万棵。叶青说:“先造林可以形成小气候,起步区绿化覆盖率规划达到50%。”展望未来,新区森林覆盖率将由目前的11%提高到40%。

  新区将培塑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公园近在眼前,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百分百的林荫道。杨保军说:“有了高质量的城区环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没有‘大城市病’的烦恼,一些人自然会做出选择。

  展望雄安生活场景:林淀环绕的华北水乡,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雄安蓝绿空间占比,公园、绿道等公共服务布局,都是国际一流水准,这里将创造新的城市传奇。”叶青对新区充满期待,“雄安承载着人民对城市的期盼,要有让人幸福的温暖,展现未来城市的曙光。

  水清、地绿,更要自由呼吸。雄安将建设城市通风廊道,打破城市热岛环流,将白洋淀凉爽、清新的空气输送到市中心。叶青说:“自然风是有营养的!

  雄安终端能源消费将全部采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消费不低于5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分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高均海说:“当地有地热,利用芦苇提供生物质能源,张北等地有充裕的风能、电能可以调入。”目前雄县县城冬季采暖主要使用地热,每年替代标煤12万吨,县城成了“无烟城”。

  雄安倡导“公交+自行车+步行”的低碳出行模式,起步区绿色低碳出行占九成,解决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建设窄路密网,公交出行和换乘更便捷,公交站服务半径不超过300米,枢纽换乘时间不超过5分钟。新区将构建内外衔接的绿道网络,让喜欢骑行、步行的人们放松身心,开启城市“慢生活”。杨保军说:“这种布局为人们提供便利的社交、休闲场所,有情怀,有情调,让生活更加美好。

  绿色动能,激荡新发展理念

  雄安新区绝不搞土地财政!新区拿什么“吃饭”?靠什么运转?答案是:绿色发展。

  雄安新区将开启新动能,走绿色发展之路。新区要建设新发展理念的创新示范区,创造“雄安质量”,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这里将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发展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增长极。

  “改革开放40年了,从深圳速度到浦东开发,雄安担负着不一样的历史使命!”参与雄安规划工作的深圳规划国土委副主任徐荣说。

  雄安新区推行负面清单,禁止新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等落后产能,产业体系已经定格: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现代服务业以及新材料产业等。承接知名高校、高端医疗等。搭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国家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

  绿色生产,有破有立。过去一年,新区排查“散乱污”企业,取缔关停9853家、整治改造2245家。

  “雄安新区不会照搬北京转移出去的低端产业,新区要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杨保军说。

  春江水暖。一年来,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纷纷抢滩,百余家高端高新企业核准注册登记,将进驻新区。杨保军说:“数据产业将成为新区的亮点!

  新区推广绿色的市政建设和运营模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深植每一寸土地。

  建设海绵城市,让新区“里外顺畅”。“天赐甘露,应回归大地母亲。”叶青感慨,“一些城市地面太‘硬’,才有‘下雨看海’等尴尬。”新区尊重自然本底,提升城市生态空间在雨洪调蓄、雨水径流净化等方面的功能。综合采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中小降雨全部自然积存、净化,城市建成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5%。

  垃圾里也有“”。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新区全面实施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分类运输处置,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理。

  节能就是绿色行动,雄安推行绿色建筑。“不同于一些地方后期改良,雄安是新城,自带‘绿色基因’。”叶青说,“规划引导选用绿色建材,开发选用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建材,以及更高环保认证的建材、旧物利用和废弃物再生的建材。

  目前,雄安新区设立后首个大型建设工程——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主体结构全部完工,8栋单体全部为装配式建筑,楼面板等构件均由工厂预制加工,运至现场直接吊装,节省钢材,减少了建筑垃圾。

  日出淀泊红胜火,绿色雄安涌春潮!

  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一茬接着一茬干,雄安新区一定能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徐运平 张志锋 杨 柳 赵展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