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绘就我们五彩缤纷的城市
——聚焦中央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新提法
谁持彩练当空舞,赤橙黄绿青蓝紫。21日播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面向2020年,为我们绘就一幅五彩缤纷未来城市的美丽画卷。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
蓝图有刚性:一张蓝图干到底
“一任书记一座城,一个区长一个新区”——有多少城市规划被“翻烧饼”,规划完成之日便是落后之时;规划执行难,“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针对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文件明确了城市规划定位,提出“刚性”要求:
制定规划要依法——城市总体规划由本级政府编制、社会公众参与、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上级政府审批。
一张蓝图干到底——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
“打架”规划要整合——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推进两图合一。在有条件的城市探索城市规划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合一。
严格依法执行规划——凡是违反规划的行为都要严肃追究责任。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必须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并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从制度上防止随意修改规划等现象。
规划督察全覆盖——全面推行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健全国家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实现规划督察全覆盖。
点评:规划是城市之本,规划一旦出了问题,损失不可估量。不少城市正在品尝“造城运动”“圈地运动”带来的死城、鬼城苦果。我国现有法定规划有80多种,“一张蓝图干到底”需要构建“顶层设计”,一茬接一茬干下去,营造出一座座更有内涵有品质个性的城市。
红色高压线:告别“无边界的城市”
城市“摊大饼”,消耗掉的是耕地,绝大部分是肥沃良田。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给城市划定开发边界,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前提。
文件提出,“加强空间开发管制,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引导调控城市规模。”“把保护基本农田放在优先地位,保证生态用地,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推动城市集约发展。”“严控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设立,凡不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建设的,一律按违法处理。”
国土资源、住建、农业等部门已达成共识,从控制发展规模5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周边开始,保证耕地数量,把耕地质量放在首位,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倒逼”城市内涵式发展。
点评:城镇周边耕地,大多是世代耕种养护形成的高产田。这些“宝田”被钢筋水泥一圈一圈吃掉,后果永远无法弥补。贯彻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终结城市经济过于依赖高耗能、高耗地发展模式,就要给城市扩张戴上“紧箍咒”。
绿色生活:让每个城市细胞都渗透绿意
文件提出建筑八字方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更多应用绿色技术。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提高节能标准,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应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发展绿色节能建筑。
路网建设,设定公共交通分担率,鼓励绿色出行,减少不必要的尾气排放。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让大家可以看得见绿地,亲近绿地。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污水大气治理。以中水洁厕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污水利用率,鼓励按市场化方式经营中水。
点评:绿色是未来发展的核心理念。我们的城市,从城市到街区,从房前到屋顶都应当是绿色的。绿色理念、绿色材料、绿色建造、绿色生活方式,将改变提高我们城市的品格。
黄牌来提醒:
保障城市运行在良性轨道上
一座城市的发展,犹如一部大型精密仪器在高速运转,千头万绪,如果缺少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的纠错机制,随时提醒城市发展中的冲动、盲目,就很难保障这座城市走在良性发展轨道上。
城市建设管理,离不开方方面面的监管。文件提出,加强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等多种手段共同监督规划实施,加强建筑安全监管,加强城市安全监管,提高环境监管能力……文件布下了一张张立体化监管的网络,对花样百出的违法行为亮出“黄牌”。
这种“黄牌”警告机制不仅涉及城市硬件,更涉及城市管理体制的“软件”。一系列“老大难”问题已被“点名”:城市建筑贪大、崇洋、求怪等乱象丛生,违法建设、大拆大建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等等。
点评:城市发展需要裁判员敢于亮“黄牌”。文件中多处可见督察、监测、预警等字眼,这是城市管理理念转变的体现,尤其强调对城市管理者问责——裁判员也必须接受仲裁,乱作为、无所作为都将被掏牌。
黑名单要管:
问责、获罪、入刑、收监
从野蛮施工、拖欠工人工资,到发生质量安全责任事故,从施工企业到政府部门责任人,都有可能被列入城市管理问题的“黑名单”,可能面临信用差评及无法参与投标等严厉惩戒乃至入刑问罪。
比黄牌警告更严厉的“黑名单”,将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工具。
文件提出,“研究推动城乡规划法与刑法衔接,严厉惩处规划建设管理违法行为,强化法律责任追究,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加强建筑市场监管,严厉查处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推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工程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深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健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点评:近年来,住建、环保等部门经常发布城市环境污染等各种“黑名单”。空气最差城市、最堵城市……“黑名单”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推动力量。特别是规划法等行政法与刑法衔接,有望解决官员“为公违法”难以入刑的问题。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城市发展“时间表”
新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为中国城市准确把脉后,列出了下一阶段城市发展的“时间表”。
5年左右查清并处理违建、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划定
现代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要依法制规,依法执规。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企事业单位,依法是前提保障。
文件提出要严格依法执行规划,严控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设立。凡不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建设的,一律按违法处理。“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清查并处理建成区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
保护历史文化风貌是城市记忆的延续。“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所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正如文件所强调的,过去的建筑和街区是浓缩的历史信息,体现时代特征。在城市中游走,就是要置身于历史之中。
“搭积木式”造房子、流水线上“生产”房子,能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的装配式建筑将在未来中国得到推广。文件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到2020年基本完成棚改、公共交通分担率大幅提升
安居才能乐业。文件提出了未来城镇住房改革的两大方向,以政府为主保障困难群体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
打好棚户区改造三年攻坚战,“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如果路网密度能达到每平方公里8公里,意味着道路间距在250米左右。可以想象,未来的路网道路不会很宽,但会很密,这样道路利用率提高,街道可以有更丰富的店面,小伙伴们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逛街的地方了,走路也不觉得累。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文件提出以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为突破口,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要统筹公共汽车、轻轨、地铁等多种类型公共交通协调发展,“到2020年,超大、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以上,大城市达到30%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0%以上。”这意味着未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还将迎来飞跃发展,百姓出行将更加便捷。
到2020年更多城市使用再生水、超三成多垃圾能回收利用
城市资源有限,需要打造良好的循环系统让废弃物“统统归位再利用”。
文件提出,推进污水大气治理。“到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力争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
加强垃圾综合治理。“到2020年,力争将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餐厨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专家表示,通过反复论证,这些指标都是可以实现的。
城市宜居的环境离不开智慧管理。文件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管理城市,高科技将让城市生活更加精彩。
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推进两图合一;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内全覆盖;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城市公园原则上要免费向居民开放等。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