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银行”成为粮食系统服务新载体

31.07.2014  12:19

小麦当钱存 粮农享实惠

本报记者 郑亚丛实习记者 任立欣

因家里急需用钱,赵县西阳台村的刘芹辉急着将小麦变成现钱。7月28日,他到石家庄陆泽农业开发公司开设的“粮食银行”,将粮食收储单换成出库单后,6000多斤小麦卖出个好价钱,还收到了680元的“利息”。

采取市场化运作,吸收农民手中余粮“储蓄”,“储户”可随时提取、兑现,“粮食银行”这种新型粮食经营业态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因缺少劳动力或场地储粮的难题,也在粮食的市场流动和周转中获得增值效益。

粮农受益 银行获利

陆泽农业开发公司位于赵县新寨店镇,进入新建的厂区,宽敞的仓库很是醒目,偌大的粮仓可储存小麦150万斤。工作人员按动遥控器,粮仓的大门徐徐打开,堆积着七八米高的“麦山”。记者用手轻捏,小麦没有一点返潮的迹象。“不但地面、墙壁都做了防潮、防水措施,仓库还建了通风设施,并进行了二次加固,标准非常高!”公司负责人范立涛自豪地说,决不会发生霉变等现象。

陆泽公司通过土地流转,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现在土地面积已达1100多亩。不但组建了农机合作社,还修建了大型粮仓、办公场地等。

眼看着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空间利润越来越小,作为企业领头人的范立涛开始琢磨着如何多元化发展,增加利润。

按照近年来的粮食价格走势,新粮上市的半年里,价格会有一个渐进走高的过程,所以不少有头脑的农户都选择了在家存粮,待价而沽。但粮食丰收也有着幸福的烦恼,保管,是难题。此外,粮食收割后要装袋、储藏,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家中老人们应付不过来,也缺少“帮手”。就这样,利用粮仓作“银行”,范立涛成了“行长”,“粮食银行”应运而生。在帮助农户解决储粮难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效益。

存取自由 利润共享

今年6月份,“粮食银行”开始摸索经营。让范立涛没想到的是,市场效益出乎意料!一些缺少劳动力的农户,纷纷将粮食存入“银行”。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粮食银行”和农户达成协议,以每斤1.15元的价格收购。将来,售价高于此价,双方按2:8的比例分成;反之,则按3∶7的比例进行风险划分,最大限度保护了农户的利益。

赵县史家庄村的白平辉种着20亩地,今年小麦喜获丰收,产量达到2万斤。“这么多粮食存在家里地方不够,又担心生虫或发霉,现在好了,把粮食存到‘粮食银行’后,省事儿又省心!”白平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小麦存入‘银行’都会有一个保底价,今年小麦行情好,现在每斤价格比保底价涨了1角左右,这样,2万斤粮食就能增收2000元。按照利益分成,自己实际到手1600元,“银行”抽取400元,可谓实现双赢。

此外,农户还可将粮食在地头直接销售给“银行”;或者以每斤交1分钱的代管费存放在“银行”,形式比较多样化。赵县富鑫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着500多亩小麦。今年,粮食喜获丰收,但由于合作社成立不久,一直没有建立粮仓。“俺们这10万斤粮食,一斤贵出一分钱就了不得。”合作社负责人张海舟告诉记者,如果收割后直接卖掉,他觉得粮价还是有点低,希望等等再出手。于是,他将粮食代储在“银行”。

粮食银行”运行以来,现已拥有“储户”50多户,以及两家大型种植合作社,存储小麦40万斤。

粮食银行”给丰收后的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还把闲置的粮食变成可流动性的资产,受到了市场的青睐。目前,我市范围内粮食银行的数量屈指可数。相信,将来这种新型粮食经营业态会越来越多,服务也将更加多元化。范立涛表示,等条件成熟后,“粮食银行”还可等价交换面粉、食油等生活用品。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