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活城市科技创新的“造血”功能?——长沙开放式探索政府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解读
■科体改革进行时
“一项科技成果从高校、科研院所‘卖’给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否就完成了?”11月6日,2015年度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上,长沙市科技局局长赵跃驷问科技日报记者。
“这当然不是。科技成果转化,最终是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在它没形成真正的产品,并在市场变现之前,成果转化都不算完。我们要探索的,就是如何为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服务’到底。”没等记者回答,赵跃驷很快给出了答案。
近年,长沙市政府提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全新目标,拟全面实施专利、标准化、品牌三大战略,构建有长沙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怎样激活全市科技创新的“造血”功能,对这一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履新科技局局长,历任长沙市经委、工信委主任的赵跃驷,带领长沙市科技局决策层,琢磨起以“经济思维”发展科技工作的线路。
“年内,我们筹备的科技服务平台有望上线。”赵跃驷所指的,是一个无编制、无级别、无人头经费的“三无”平台。它类似于阿里巴巴交易平台,不同的是,它买卖的是技术与科技服务。说白了,就是一家市场主体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
履新局长眼中,这个“三无”平台是长沙市未来科技领域“十三五”规划中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因为它的存在,将关注并参与该市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在这里,企业可以找到它所需要的一切科技“物资”。譬如,平台上有一家“云协公司”,旗下拥有近360家企业的高精尖大型科研设备资源信息。通过它牵线搭桥,企业间能更便利地实现大型科研设备资源的共享。平台也能为企业提供人才、对接资本等等。
长沙市将依托这一公共服务平台,在明年开办十次创新大讲堂,浓厚全市科技创新氛围,向企业传播科技创新理念,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实力。“平台建立初期,我们会为在长企业购买平台上的服务,目的是引导企业充分了解平台,并习惯利用平台资源为自己服务。同时,平台有了自己的‘造血’功能后,政府就会退出,让市场决定。”赵跃驷说。
聚焦细分行业 打造十个“苹果式”工业研究院
去年10月,长沙出台了《关于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速转型创新发展的意见》,这是一款旨在全方位激活创新链条上每一要素的最高层面纲领性文件,俗称“自主创新33条”。其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眼中最具“含金量”的,为第十三条:在现有产学研合作基础上,依托高校和龙头企业,逐步设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以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主的工业技术研究院。
为践行“自主创新33条”,长沙拟在行业细分领域,打造十家工业研究院。“如果探索并成功了,可为长沙未来形成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性产业。”赵跃驷称。
这是一种“苹果式”工业研究院模式。现在的苹果公司,实际上就是一家工业研究院,其在美国硅谷拥有1万8千多名技术研发工程师。公司只卖技术,由全球各地众多企业参与他们设计出产品的各种零部件研发与新专利形成,并代工出零部件,最后由一家代工厂集成为终极产品。而最初,它是依托于乔布斯所倒腾的“车库工厂”的母体。
“我们的工业研究院,首先是依托国内同行业具顶尖技术和产品的企业为母体,在政府参与中形成具独立法人的单位。这样的研究院成长壮大后,拥有了自身‘造血’功能,就会脱离母体,甚至将母体企业变成自身旗下子公司之一。最终,成熟的研究院只需要专注解决设计、工艺、制造等问题。同时,它还具有强大的融资功能,可实现资本与技术打包后,一起输送给企业。要知道,技术再好,找不到资本,存活率也极低。这种研究院模式,可在细分领域积聚起众多企业,合力壮大这一细分领域,并形成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赵跃驷表示。为苹果公司生产高强度面板的新晋上市公司蓝思科技,能同时生产工业3D打印设备及材料的华曙高科,环保领域的凯天环保,将有望成为该市首批三家工业研究院的依托母体企业。
此外,长沙还规划打造十家高科技农业化产业基地,以工业化思维,组织规模化、标准化、链条化、全过程化的农业生产。“说到底,都是为了‘彻底’转化科技成果。”赵跃驷说。
为了“彻底”,长沙打造的金牌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科交会”,今年起也将实现全年常态化,产学研对接活动跨度拓展至全年,让技术与企业零距离、全时段无缝对接。“科交会不是简单拍卖某项成果,而是要形成良性机制,让科技机构专家学者帮助企业开发应用,创造更多更好的成果。我们也在积极探索科技与资本融合,希望能以政府100亿元资金撬动社会900亿元资金,形成1000亿元规模的科技发展基金。”在建设长株潭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上,长沙还拟将示范区建设的政策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在全市范围形成一区带多元的自主创新区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