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宝荟萃走入百姓家 河北廊坊“非遗”传人话传承

14.07.2022  17:45


图为“非遗”传承人周洪俊为顾客介绍百嵌作品《麻姑献寿》的制作细节。 孙宝宇 摄

图为“非遗”传承人周洪俊向顾客展示正在制作中的大插屏。 孙宝宇 摄

  中新网河北新闻7月14日电 (宋敏涛 张雪)13日,从河北省廊坊市城区出发,沿着茂盛葱郁的大道一路向西,不到半个小时就来到了广阳区九州镇南汉村。走进南汉村,一座仿古牌坊立在村口,村内是一排排风格一致的仿古建筑,这里的民居一点一滴都透露着传统文化气息。

  据介绍,南汉村目前有21位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其中村民周洪俊就是省级“非遗”项目百宝嵌工艺的传承人之一。在他的工作室内,大到紫檀屏风、落地插屏,小到首饰盒、摆件,各类百宝嵌作品摆满整个屋子,精妙华美,美不胜收。

图为“非遗”传承人周洪俊挑选合适的玉石制作百宝嵌作品。 孙宝宇 摄

  “2017年,百宝嵌被列为第六批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也成为百宝嵌工艺第五代传人。这个传统工艺是明代嘉靖年间的发明,是在螺钿镶嵌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宝石、珊瑚以及玉石等材料形成的镶嵌工艺。”周洪俊介绍,由于难度高,民间真正掌握它的人并不多,工艺一度面临失传。

  “1982年,我进入南汉磨玉厂当学徒,师从北京金漆镶嵌厂技师周庆元学习百宝嵌工艺,到现在也40年了。那时候师父挺严格,就是学艺先学礼,我跟着师父慢慢也就入门了。”周洪俊笑着说道。这些年,周洪俊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百宝嵌工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由他制作和修复的作品超过了1500件,诞生了大量艺术精品。

图为“非遗”传承人周洪俊认真制作百宝嵌作品。 孙宝宇 摄

  从1982年的一个学徒,到2022年已是当地传统工艺的领军人物之一,周洪俊并没有停下钻研工艺的脚步。为了更好地传承百宝嵌工艺,他不断提升工艺水平,改进图案设计和材料运用,制作出了让现代人喜欢的作品,让百宝嵌逐渐走入百姓视野。周洪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把百宝嵌从一门传统手工艺发展成为一种产业,让寻常百姓能用得起、摸得到,把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发扬出去。(完)

编辑:【李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