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督察,做绿色加减法
去年以来,四川掀起了一场环保风暴,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的省份。期间,环保督察重拳出击,敢于自我亮剑,并做到公开透明。真抓实干,不断做好绿色的加法、污染的减法。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动真碰硬,发现并整改了一大批问题。但中央环保督察辐射面毕竟有限,还有更多问题需要更绵密的力量下沉去发现和解决。正因此,以中央督察促地方自查,激励各地建立硬碰硬、实打实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尤为关键。
去年以来,四川掀起了一场环保风暴。在省内成立高规格的省级环保督察组,对1994个点位进行“重点督察”,梳理出各类环境问题8924个,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的省份。
省级环保督察重拳出击,决心很大,成绩不小,问题也不少。从督察过程来看,个别地方对环境保护的暧昧态度,对生态发展的掉以轻心,对绿色转型的阳奉阴违,确实到了不得不重剑出击的时候。不扯下遮羞布,不打破保护罩,不去触碰真问题,就无法真正建立绿色发展的长期机制。而对于四川这样的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而言,强调绿色发展不仅是在为一方谋福祉,更有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意义。
敢于自我亮剑,还要公开透明。如果说通过督察列出“问题清单”是第一步,那么整改方案向社会公开,整改结果经得起公众监督和复查,则是更关键的一步。否则,“你来我停,你走我产”,停留于问题盘点、缺乏强力后续整治,督察也会沦为“政绩工程”。在工作中,四川将发现的问题细分为污染源、基础设施、综合管理、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环境质量、饮用水源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目标考核几大类,既明确了责任,避免混为一谈,又能以此为据,对症下药。目前,8924个问题整改完成率已超过80%,整改的成效初步显现。
“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督察不放松,领导干部自然会认识到,督察后的整改没有擦边球可打。中央环保督察的主要目标是推动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通过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切实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在这一轮省级环保督察中,四川同样牢牢抓住“关键少数”,强化组织推动,层层压实环保责任,化解了一批顽疾。比如土法造纸在宜宾已有上百年历史,严重影响水环境,督察组4月指出问题后,两县的1864户土法造纸作坊实施关闭取缔,所涉乡镇的河流水质明显好转。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从四川的实践看,环保督察动真碰硬,解决了一批环境真问题。但仅仅解决现有问题依然不够,更重要的是通过督察,倒逼新发展理念真正落地生根,让绿色发展成为主动选择。同时,在对督察成果进一步强化运用的过程中,要做到追责和激励两手都硬。对督察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线索,通过移送追责,形成震慑态势,保持制度威力。比如,在本次环保督察中,督察组对明显不作为、慢作为的,已向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移交了线索;同时,也可以尝试通过将督察结果和干部选任相结合,激励更多“绿色干部”。
坚持绿色发展,是一场发展观的革命。良好生态环境,造福每一个人,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以督察倒逼落实,不断做绿色的加法,做污染的减法,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四川,定能守护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后代子孙留下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