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河流水质好转 绿化面积提升

03.08.2015  14:05

  “那水中的野鸭、水底的鱼儿,那用长腿跳芭蕾的虫子们,他们都和你一样焕发了青春。”“今天的你美得芬芳,氤氲的水汽中薄雾微凉。”石家庄市民杨辉素这样描绘洨河湿地的美景。

  洨河,曾是省会的纳污河。经过综合整治,如今这条河再现碧水清流,沿岸增加了多处湿地景观,成为一条充满生机的“绿色走廊”。

  在集中力量打好控煤歼灭战、防治大气污染的同时,今年我省强化流域治理,加大对水源地保护力度。各地继续对14条重污染河流进行综合整治,截至6月底,投资达到34.1亿元,完成各类治理项目42项。保障饮用水安全,我省对116个饮用水源保护区违规建设项目进行清理,完成了53个乡镇水源保护区的划分。6月份,全省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河流总体水质同比有所好转,湖库淀总体水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包括改善水环境质量在内,今年,我省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整体生态修复。

  邯郸西部太行山深远山区10万亩的区域内已播撒上绿色的种子。经过16天飞播造林,到6月26日,4万公斤的油松、侧柏、野皂角等种子,被播撒到涉县、武安市、磁县和峰峰矿区。

  绿色正以更快的速度在全省蔓延。上半年全省完成造林360.5万亩,占全年任务420万亩的85.8%,是近年来同期完成任务最多、进展最快的一年。环京津百万亩工程完成造林绿化96.5万亩,占全年任务的96.5%。

  针对采矿造成的破坏山体生态环境问题,今年,我省矿山环境治理攻坚行动再升级,重点锁定京昆高速保定段、石家庄市周边和武安市三个区域,加大治理力度。到6月底,需彻底关闭的46个距离铁路、高速公路或城市建成区300米以内的有证矿山,已全部停产。年底前需完成治理的325个责任主体灭失矿山,已完成治理33个,正在治理的161个。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迈出了新步伐。全省建立了25个面源污染监测网点,推进315个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改造,在6个县开展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在32个县启动了秸秆全量化试点。

  环保铁腕执法正在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我省开展的“2014—2015利剑斩污”专项行动中,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087家,破获环境污染刑事案件10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46人。严格执法、严厉追究,环保执法的“钢牙利齿”让企业再也不敢任性排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