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里民俗闹新春:文化大集韵味浓 背灯跨鼓迎新年
吃饱喝足,咱得热闹一下。我们《民生关注》还策划了新春特别报道:金狗迎新辞旧岁,《庄里民俗闹新春》。今天咱们去赶集,不过不是那个采买针头线脑、日用百货、柴米油盐的集市,而是文化大集,这个您见过吗?
在南岩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集的现场,展示区里,省级、市级各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有尽有。有猫头靴、庄头剪纸、葫芦烙画和东林老土布等等,一件件手工艺品展现出了老手艺人的精绝技艺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展示区里还陈列着一幅幅精美的庄头剪纸,传承人王景树告诉记者,他可以直接看着物体、景象或凭空想象的事物剪铰出各种图案。说话的功夫,在王景树剪刀下就飞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雄鸡。
乱弹出现于清代花部戏曲声腔兴起时期,泛指清代康熙末年到道光末年的一百多年间新兴的传统地方声腔剧种。而发源于高邑县的南岩乱弹,是河北乱弹的正宗流派,它沿承了清代乱弹的板式和唱腔。今年78岁高龄的耿书义老人是南岩乱弹第四代传承人,自13岁在本村“天兴魁”乱弹班学艺到如今,他表演乱弹已经整整65个年头了,已然成为南岩乱弹的“活化石”。他身法规范,唱腔韵味悠长,表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在传承过程中,南岩乱弹几度青黄不接、后继为艰。作为高邑南岩乱弹剧团的主要负责人,多年来,耿书义日夜操劳、费尽心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老人的不懈努力,目前剧团规模有所扩大,随其学戏的第五代传承人有耿建申、宋增林等20余名同村演员。2009-2012年三年间,高邑县万城乡南岩乱弹相继被县、市、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剧团更是成为了全国唯一以集体所有制存在的村办剧团。
过大年,当然少不了敲锣打鼓热闹一番,要说到这敲鼓的表演,就不得不提起赵县南寺庄的“背灯挎鼓”。
背灯挎鼓节奏明快,鼓点韵律清晰激昂,随着铿锵的鼓点,南寺庄村鼓队的队员摇摆身体,变化队形,欢快的鼓声飞出美丽的村庄,久久激荡在人们心间……
“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位于赵县的赵州桥,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是当今世界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而背灯挎鼓与赵州桥的结合更是吸引了众多游人目光,来自沈阳的李宝筏是沈阳农业大学的教授,看到这一幕更是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