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故事|九位研究生接力“苹果小院”

12.06.2019  12:50

   九位研究生接力“苹果小院”——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河北曲周县系列故事之三

贺敬芝(右)和同学张俊娜正在监测果园的温度和湿度。记者杨梦帆文/图

  相公庄科技小院位于河北省曲周县槐桥乡相公庄村,是一座建于2010年4月的“苹果小院”。小院依靠国家苹果产业体系的技术专家,引进测土配方、壁蜂授粉、果园生草等技术,提升相公庄苹果的产量和品质。

  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贺敬芝来到了相公庄科技小院。可第一次见到苹果树,她就出了洋相。

  “这就是苹果树?这苹果多久能熟一次?”贺敬芝好奇地问。然而就这一问,让当时在场的果农和老师都忍不住笑了。“作为一个农业大学的学生,没意识到自己连这种基础常识都不清楚,真是件丢人的事情。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贺敬芝说。

  后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晓林让贺敬芝承包村里的一排苹果树,同时把她托付给了当地果农,让这些果农带着她学习技术。在与果农的交往中,她逐渐明白,要多去田间地头才能发现问题,才能真正为农民朋友解决实际问题。

  前期师哥师姐的工作让相公庄科技小院已经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2019年春节前,我取了45户果农地里的土壤样品,检测了其中的有机质含量,并把信息张贴在小院内。有的农户不识字,我就直接告知他土壤中缺什么、应该补什么。农户不仅想了解检测结果,更想知道如何用药。”贺敬芝告诉记者。

  相公庄在上世纪80年代就从种植粮食作物转型到种植苹果,关于如何提高效益,村里人费尽了心思。“但是还是种不好,产量提不上去。”贺敬芝介绍,相公庄小院建立以来,已经有9位农大的研究生在这儿奋斗过。“苹果种植不是我们的长项,我们找到了山东农业大学的老师,引进了一些生产技术,带来了明显的效果。

  科学技术的到来,让村民更有信心了。村里苹果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800亩增加到2018年的1500亩。村民张景良对记者说,小院的到来对村民的帮助可大了,果园生草技术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壁蜂授粉让果型端正了……这些学生能吃苦,手把手教大家新技术。以前一亩地产4000-5000斤苹果,现在达到7000-8000斤。苹果每斤售价从以前1元左右达到了2018年的1.8元,今年估计能卖到2元多。

  苹果产量、品质提升了,又面临着如何销售的问题。最近一次苹果成熟后,小院的研究生首次尝试在网上销售苹果,但由于经验不足,卖得不是很成功。“虽然只卖出了十几箱,但也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贺敬芝说,“在科技小院里学习,就是从课本到了实践。不仅提高了农业实用技术水平,连性子也磨炼了。现在,我已经变得越来越自信。”。(记者 杨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