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世界遗产,如何扩大共赢

10.11.2016  21:34

避暑山庄。 河北日报资料照片

世界遗产承载着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荣耀,往往也是当地旅游业的金字招牌。如何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如何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如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近日,在承德举办的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会议暨中国世界遗产旅游高峰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旅游景区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围绕“遗产+旅游”如何扩大共赢进行了深入研讨。

□河北日报记者 张义杰

把世界遗产变成世界级旅游产品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总的来说,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我国于1985年加入该公约,并于次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今,我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50项。

我国世界遗产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拥有51项世界遗产的意大利。丰富的世界遗产资源是开发旅游产品的良好基础,更是我国吸引入境游客,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产品的独特优势。”国家旅游局国际司副司长陈东说。

河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厚重的历史为河北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我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四项,包括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边寺庙、明清皇家陵寝和大运河。据了解,我省是长城途经距离最长、保存最为完好、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省份,境内现存明代长城2000多公里,精华地段20多处。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和皇家寺庙群,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清东陵和清西陵同为中国现存规模宏大、体系完整、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河北段大运河始建于东汉末年,沟通海河和黄河两大水系,流经河北廊坊、沧州、衡水、邢台和邯郸5市,总长近600公里。

省旅游委主任那书晨介绍,近年来,我省在加强文物古迹,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旅游开发,如今历史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河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则成为了河北旅游的金字招牌。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清东陵为国家5A级景区,清西陵创5A也已进入最后的验收阶段,金山岭长城则刚刚通过了申报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价。

相比40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201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规模为1.34亿人次。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世界遗产和旅游资产,入境旅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陈东表示,大力推广中国世界遗产旅游品牌,离不开有品质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要在旅游产品包装和推荐上做好文章,下足功夫,打造好遗产旅游特色节庆和民俗游等产品。

通过区域合作放大品牌效应

世界遗产的桂冠虽然非常耀眼,但是世界遗产景区的体量往往是有限的。要做大世界遗产旅游,要增强世界遗产对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区域合作、资源整合、联合营销已经成为重要的途径。

近年来,我省成立了多个区域旅游推广联盟,加大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世界遗产旅游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承德、秦皇岛、唐山三地,依托区域内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金山岭、清东陵、山海关等多处世界遗产景区,组建了承秦唐旅游推广联盟,重点拓展中远程旅游,着力打造我省首条省级精品旅游线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我省支持沿线廊坊、沧州、衡水三地组建了河北运河旅游推广联盟,整合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线路,打造共有品牌。

同时,为了形成长城旅游推广的强大合力,实现倍增效应,全面提升中国长城旅游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由省旅游委倡议,并联合沿线八省市区旅游委(局),于2014年发起成立了中国长城旅游推广联盟,在国家旅游局的指导和支持下进行整体宣传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由北京市旅游委牵头,发起成立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我省也积极参与其中。

那书晨表示,近日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会议暨中国世界遗产旅游高峰论坛在承德召开,必将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为强化海内外旅游业的交流合作搭建重要平台。“希望中国世界遗产旅游联盟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建立起长效机制,增强联盟合作的凝聚力;推动更多企业跟进,引进市场机制,拓宽旅游产品推广的落地渠道;打造共有品牌,产生聚焦效应,提高联盟合作的认同感。

北京市旅游委主任宋宇说,希望通过联盟平台共同打造世界级的中国世界遗产精品旅游路线,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主题鲜明的旅游产品,为入境游提供更加多元化、更具文化内涵的旅游服务。将中国世界遗产旅游产品和线路打造成为中国旅游向海外推广的精品线路,充分展现中国世界遗产的真正魅力。

围绕世界遗产丰富旅游产业链

近年来,承德金山岭长城景区将景区旅游路和长城步道作为赛道,开展独具特色的长城马拉松比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和运动爱好者参与其中,塑造了金山岭长城文化运动融合的品牌形象。而易县清西陵利用景区内华北最大规模的古松林开展健康养生和休闲运动旅游,同时挖掘当地守陵村落传承百年的特色民俗活动和满族传统美食,打造富有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我省各世界遗产景区都进行着不同的尝试,不断丰富旅游内容,增加参与性、体验性活动。

世界文化遗产开发旅游的优势是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而且通常有很高的景观独特性。但如何将文物观赏与文化展示结合起来,与休闲旅游结合起来,形成更长产业链条、更丰富产品体系,还需要创新和创意。而在更大范围与周边不同资源融合发展,带动旅游业发展升级,则是世界遗产所在地政府推动当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

承德珍贵而丰富的世界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光辉历程的见证,也是承德这座塞外城市发展的根与魂。”承德市市长常丽虹表示,近年来,承德市大力推动世界遗产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先后投入6亿多元,实施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金山岭长城修缮等重点工程。同时,加快建设五大精品板块和六大旅游度假区,培育打造了大型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大型歌舞史诗《帝苑梦华》以及禅修之旅、文化创意、冰雪温泉等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承德旅游正逐步从山庄时代迈向全域旅游发展新纪元。

在中国世界遗产旅游高峰论坛上,世界遗产所在地产业发展的旅游化和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成为与会专家研讨的焦点。“产业旅游化要改变单一旅游形态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结构,构建起以旅游为平台的复合型旅游产业结构,推动遗产地旅游产业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辉说,通过旅游化建设,要形成有强大市场生命力,而不是短暂生命力的产品和产业链。要按照世界遗产的类型、历史影响力,来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石培华认为,世界遗产地一定是全域旅游发展可以率先选择的地方,关键是如何利用好、依托好世界遗产去打造全域旅游。“我们跟国际上世界遗产旅游发展好的国家相比,最大的差距是什么?不是遗产本身的差距,而是遗产周边环境发展的差距,是遗产活化利用、释放功能方面的差距。因此,遗产的利用和遗产目的地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