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保险最新评级曝光:具备做大做强的关键资源能力

08.07.2014  11:39

  近期市场对新华保险看法偏空,我们认为寿险业恢复性增长下,公司弹性最大。而从过往十余年经验来看,在市场集中度不断下滑背景下,新华保险曝光的市场份额之所以能够逆势而上,根本在于拥有强大的核心资源能力,这种能力既是过往成功的源头,也是未来做大做强的保证。

  持续创新能力突出,精准踩点寿险业发展趋势,为公司发展插上隐性翅膀

  在引入中央汇金之前,新华保险的股东背景并不突出,且出现内部人控制遭遇资金挪用现象,但这并未阻止公司保费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成为国内第四大寿险企业(一度第三大)的成长轨迹。纵观新华的发展史,精准踩点寿险业发展趋势是其最大亮点,背后所蕴含的是公司持续的创新能力。

  我国寿险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三个重要发展时期:1)1992年友邦保险引入保险代理人制度,开启了个险时代;2)1999年传统寿险预定费率一刀切式定格在2.5%之后,分红险快速崛起;3)2000年左右,银保渠道快速崛起。目前,正在经历第四个重要时期,即2013年8月费率改革后,保障型产品需求大增,成为各保险公司争夺的焦点。

  沿着这一脉络,新华保险的精准踩点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一览无遗,银保和分红险成为公司的重要标签:

   大举进军银保,保费增长的利器

  我国银行保险起源于1995年,在短短的近20年时间里为保险业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新华保险2000年率先在银保渠道上发力,成为首家进入银保渠道的寿险企业,展现出优秀的创新能力,用了几年的时间,其银保渠道销售就占据其业务的大半江山。

   新华保险曝光在银保渠道上也可谓创新不断:

  1)与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签订总对总的战略合作协议,提高合作层次;2)为各银行提供具有特色及市场竞争力的保额分红系列产品,甚至为部分银行提供独家代理销售的专属产品;3)为银行员工提供有关产品特征和销售技巧的培训课程,为银行人员提供实时服务支持;4)加强建设具备网点公关沟通能力、培训能力、客户管理能力等技能的高素质精英团队的建设。新华人寿银行保险客户经理队伍在业内率先推行了银行保险理财规划师(BFP)资格认证制度,提高了队伍专业水平。

  新华保险在银保渠道的深耕细作获得了良好的回报。尽管覆盖银行网点数量只有约1.5万家,但每家网点实现的平均保费收入高达356万元,远远高于同行。

   聚焦分红险,分享行业最大险种成长盛筵

  2000年以后,分红险因预定收益率相对灵活、兼具投资分红和保险保障的双重功能成为寿险领域的主导产品。按原保险保费收入计算,分红险保费收入占寿险行业保费收入的比重快速提升,至2011年已占据寿险市场约八成份额。

  新华保险抓住分红险快速做大的契机,集中资源全力打造。多年来,分红险一直占据新华总保费收入的9成左右。即便近年来保障型产品占比上升,但分红险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13年分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803.77亿元,占整体保险业务收入的77.6%,是四大上市险企中最高的。新华人寿从一开始就选择在分红险市场精耕细作展现了非凡的战略眼光。

   保额分红,容易形成资金沉淀

  即便是同样的分红险,新华保险也在分红模式上进行创新。与国内多数大型保险公司所销售分红产品采取“现金分红”的方式不同,新华的分红险以“保额分红”方式为主。“保额分红”较“现金分红”的优势在于:

  1)保额分红容易形成长期资金沉淀,降低现金流压力,提升投资收益率。“现金分红”要求保险公司将红利以现金形式分配给投保人,其结果是减少投资资产,使这部分资金不能被保险公司有效利用,每年的红利支付也会构成保险公司的现金流压力,从而降低保险公司对长期资产的投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的投资效益,最终影响投保人获得的红利。“保额分红”以增加保险额度为分红方式,无需保险公司进行现金支付,降低了保险公司红利管理成本,并可将更多现金留存在保险资金内进行投资,使保险公司和投保人获得更高的收益。

  2)从保障的角度来看,“保额分红”是以保额为基础进行分红,采用复利递增的方式将当期红利增加到保单的现有保额之上,使投保人在保障期内无需核保、申请增加保额便可满足其不断增长的保障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因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的保障贬值,这对于保单持有人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也有助于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率先推出费改新产品,助力保费逆袭

  2013年8月,保监会发布《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将产品定价权交给市场与保险公司,标志着持续14年之久的定价利率2.5%上限时代的终结。

  政策出台后,新华保险快速推出费改后第一款产品-惠福宝两全保险,这是四大上市险企自费改一个半月多以来首推的新产品,也是新华保险第二款资产导向型产品,该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热捧,仅在国庆期间,“惠福宝”就在全国狂揽近8亿元保费。

  成功推出费改产品后,新华保险的月平均保费不断攀升,一举扭转2013年前9个月保费下滑的颓势,通过10月、11月和12月单月同比43%、85%和51%的强劲增长,全年实现总保费增长6%,仅次于平安寿险。  丰富的寿险产品线

  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风险保障需求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是不断演变的,不同的保障需求将相继出现。年轻人的保障重点是收入保障,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重点将转移到退休资金的积累和确保投资回报。进入老年和退休年龄,将更多是防范个人储蓄难以承担长寿所需费用的风险、为长期护理需求提供资金。

  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新华保险深入研究人生不同阶段的保障需求,遵循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原则,拓展健康和养老产业等新领域,建立了完善的产品体系,涵盖普通型保险产品和新型人身保险产品,充分满足人生各个阶段对于意外风险防范、健康、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家庭理财等方面的需求。

   高产的营销机构及获客能力

  新华保险销售执行能力强,机构网点产能优于同业。截至2013年末,新华的网点数量约为1,636个(其中家省级分公司、246家地市级中心支公司、550家支公司、774家营销服务部及21家营业部),和公司保费规模相近的太保寿险相比,新华的分支机构数量更少,但新华2013年机构月度网均保费收入达到528万元,太保寿险则240万元,即便拥有高效产能的平安寿险,也仅比新华略多10万元左右。

  获客能力也较为突出。尽管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数量绝对量在四家上市险企最低,但客户数复合增速新华最高。截至2013年末,公司个人客户达2980万人,机构客户达62万户,2008-2013年复合增速看,分别是19%和24%,高于平安寿险和太保寿险。

   混合所有制结构下深厚的大股东背景

  2008年,汇金公司入主,新华保险迎来了汇金时代。以此为据,四家上市保险公司中,新华保险的股东背景无疑最为深厚。汇金直接或者间接控股参股的金融机构包括六家商业银行(国开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工商银行)、七家证券公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中投证券、中信建投、中金、银河证券、宏源证券)以及光大证券三家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以及新华保险)。

  强大的股东背景为公司后续发展做好了积极铺垫。据曝光,新华保险作为汇金旗下唯一的寿险业务平台,可以便利地获得汇金的银行资源,在银保渠道上保持一定的资源优势。尤其是银保政策再度收紧后,汇金在银行领域的资源或可令新华所受冲击大为降低。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证券公司获得保险代销牌照,新华保险很有潜力开辟一条不同于个险销售渠道和银保渠道新的保险销售道路。

  新华保险的股权结构也颇具看点,或称为保险领域混合所有制的标杆。1)现有股东中,既有代表央企的中央汇金、代表地方央企的宝钢集团,也有代表民营资本的世纪金源、华泽集团以及代表外资的瑞士再保险和野村证券,各方股东形成多种所有制混合体。2)汇金公司相对控股,其他股东形成一定制衡,对新华保险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和其他几家上市保险企业要么绝对控股一家独大,要么分散的股权结构相比,新华保险相对均衡的股东结构不仅能够获得大股东资源上的支持、加强了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而且能保持更大的灵活性,方便企业在产权结构、管理模式以及经营方式上不断创新。目前董事会14个席位中,来自汇金提名的5个。

   补充偿付能力充足率后的发展势能

  新华保险曝光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08到2010年都只有30%左右,严重低于100%的最低监管水平,属于偿付能力不足类公司。按照证监会发布的相关规定,新华保险在分支机构设立和投资渠道范围的严格限制。导致的结果是保费增长受到一定限制、投资收益率水平处于较低水平。

  上市之前的定向增资以及IPO融资,新华偿付能力充足率得到大幅提升。至2013年末,偿付能力充足率170%,但仍处于四家寿险之末。根据规划,公司拟通过次级债、增发新股等方式募集资金约200亿元。如果顺利完成募资,将对公司承保和投资产生积极影响。

   投资建议

  强大的核心资源能力帮助新华保险一次次精准踩点,曝光的市场份额持续做大,目前承保业务最坏时期已经过去,保费重新驶入高增长轨道且结构得到优化,投资收益率提升空间较大且对业绩的传导最为顺畅,在寿险业承保全面复苏、投资端收益率提升背景下,我们看好新华保险作为纯寿险标的的投资价值,提高评级由“增持”至“买入”。

  机构来源:招商证券

编辑:【梅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