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较真 用心认真

03.02.2016  11:21

前不久,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针对审计机关一些审计简报、审计报告和一些单位报的文稿,质量不是很高,有的甚至还有错字别字的问题,要求以后报上来的任何文稿,达不到质量要求,第一次退回,第二次黄牌警告,第三次全署通报。各地上报的报告、信息等材料也要按这个要求执行。( 见刘家义审计长有关讲话最后一段第四节

文稿质量不高,发生“三次”,先是退回,再次黄牌警告,最后内部通报,在有些同志眼里,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是不是有点严厉了?其实这有深沉的用意,是一件维护审计机关的声誉和公信力的大事。被审计单位和上级领导机关,都是通过审计文稿,来检阅和衡量审计机关的工作水平、作风和质量的,若错别字连篇,或者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顺,数据前后矛盾,就会对审计机关的工作能力作风质量、审核内控程序产生质疑,屡次出现,甚至会引发对审计查核的深透实和审计数据的公信力质疑。

前不久,笔者在朋友微信群里看到一则笑话,说的是某地公安机关召开偷盗物品返还大会,该单位有人写了一篇新闻稿,登在报纸上,由于推敲和把关不严,明明是想表达向失主发还赃物的意思,结果弄成了“某地公安机关召开分赃大会”。一个发字,一个分字,不看下面内容,就会造成歧义,引发公众吐槽。此例,对我们审计机关,是不是也要引起深省和警觉呢?

再则,对文稿质量问题较真,也是一件加强内部管理,砥砺和养成优良作风的要事。教育和管理,是“两张皮”。抓好管理,首先要加强教育,使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形成觉悟,但光有教育是不行的,还必须明确“做什么、怎么做”的行为规范,并建立“不做或做不好”的批评、问责和处分机制,也就是形成“火炉”效应,让违反管理规定的行为,付出一定的代价,让各行其是、我行我素的人感受到管理规定的“烫”,以后对待违纪违规就会长记性,就会三思而后行,对纪律规矩心存敬畏,从而对自身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做到防微杜渐,避免出现“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经说过,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相信,文稿质量的“三把”戒尺高悬,大部分人都不想出洋相,都会认真用心,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地对待每一份文稿。否则,强调再多,没有硬着子,一些人还是不当回事,我行我素,类似的问题恐怕还要发生,甚至会量变质变,出现更大的差错,养成审计人做事马虎,得过且过的不良习惯。

举一反三来说,各级审计机关抓内部管理和纪律作风建设,特别是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的管控,抓质量和审计风险的管控,抓人财物保密等安全防事故工作,都要尊重和遵循管理规律,见微知著,小题大做,小处着眼,小处落墨,时时抓、处处抓、抓人人。不能对一些小问题、小隐患视而不见,见而不治,放任自流,任其发展。也不能怕得罪人、怕出洋相,能捂则捂,能摆平就摆平,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由“捂盖子”导致“出乱子”。

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党性修养锻炼,尽责担当,涵养敢抓敢管敢担当的底气和勇气。要经常分析管理和安全形势,查找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薄弱环节,超前做好防范,把可能发生的问题想在前,把防范措施定在前,把预防工作做在前,力求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打好“预防针”,防止和纠正工作跟着问题跑,让事故牵着走的被动局面。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肃执纪。对违规违纪的人和事,要敢抓敢管,无论问题大小,一经发现,都要敢于较真碰硬,依纪依规严肃查处,绝不能搞“下不为例”,绝不能在执行纪律规定上讲人情、搞照顾、打折扣。只有这样多管齐下,综合施治,才能让每个审计人用心认真做事,从而砥砺和培养出优良的审计作风来。(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