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河北精彩故事】滦河上的“守望者”——赵新华
滦河是我省第二大河流,也是我省东北部的主要水源。每年汛期,这里的水情都牵动着人们的心。进入寒冬腊月,当很多人都松一口气的时候,这里仍然有一位特殊的“守望者”,他冒着严寒,顶着风雪,看水位,测流量,默默记录着古老滦河的“脉搏”。
早上7点多,滦河河畔东升的朝阳刚刚露头,凛冽的北风从冰冻的河面上呼啸而过,气温只有零下14度。今年58岁的承德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三道河子水文站站长赵新华和同事,早早来到滦河上的监测点开凿冰洞,为的是把流速仪放到冰层下面的河水中,获得准确的数据:
记者:这个冰有多厚啊,到冬天这会儿?
赵新华:50公分,我们两人凿10个(洞),就我们两体格这么好的,就这么一锤锤剁,得要3个小时左右,
记者:每次观测都得凿10个洞?
赵新华:唉,50公分这么一个洞,把仪器放进来,让后涉水测去。
虽然已经年近花甲,但老赵干起活儿来依然像个小伙子,几个冰洞凿下来,手上的劲儿丝毫没有减弱,只是头顶上冒起了丝丝热气。
上午11点,10个冰洞都凿完了,老赵穿上救生衣和特质的橡胶裤,拿着测流仪走进了冰冷的河水中,水深0.58米,流速每秒0.50米……每一个数据老赵都反复确认。同事张民说,每次下水测流老赵都亲自上阵,有一年险些被河水冲走,“前年也是冬天,河道比较滑,赵站我两测流去,(他)突然一滑就摔倒了,就冲下去了,冲下去好几米。我也往河里跑,他也往河边游,这么给拽上来了,走回去浑身都结冰了。”
曾经有人劝老赵,作为站长不用每次都亲自来测量数据,这冰层地下的数据,天知地知你知我不知,估个数就行,可老赵却坚决不肯,“我必须要到现场看看这个水位,然后看完数据都不能回办公室记,必须在现场记。冬季三个月,从你的断面流过去多少水,你这水位是啥变化,冰情是啥变化,这资料是要连续性的,一天都不能间断,真实性准确性,对于我们水文人来讲这就是我们的生命。”
如今,在赵新华眼中,那些写满纸上蝌蚪一样的水文数据都是“宝贝”,容不得半点马虎。可在38年前,他刚刚参加工作时却不这么想。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甚至让他一到单位就打起了“退堂鼓”,“既没电,点的是煤油灯,而且是远离村民,三天五天见不着一个村民,每天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都用木头把门顶上,这样才能解决一点安全感。”
虽然物质上的匮乏和精神上的孤独,让老赵一度非常痛苦,但在老站长的帮助下,他很快把精力投入到了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改造测验设施,到改善测站环境,再到技术创新……只有高中学历的老赵,靠着一股子韧劲儿,研制出了“水文缆道流量测验信号无线监控仪”等设备,解决了极端天气影响测验精密度和准确度的难题。他本人还被评选为“河北省百名能工巧匠”。
承德水文水资源局局长张炳文:他这人耐得住寂寞,特别爱水文工作,把整个青春都献给了水文事业。
滦河边,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冬日的暖阳中安静深远,大山脚下的三道河子水文站里,老赵和同事们还在一遍一遍演算着水文数据,窗外小院里的树在寒风里似乎绽出了一丝新绿,召示着又一个春天不远了。(河北电台记者齐晓彬、安倩 承德电台记者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