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泽 创伤骨科开拓者

05.11.2015  10:47

张英泽

张英泽教授是我国著名创伤骨科专家,1975年毕业于河北新医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前身),他毕业后留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从事创伤骨科临床和科研工作,先后担任骨科主任、院长,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和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创伤骨科疾患,张英泽教授本着对科学审慎的态度,针对骨科临床存在的棘手问题以及现有诊疗技术的局限性,主持开展了系统的解剖学、生物力学、影像学和临床研究以及有限元分析实验。完成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新发现:从“张氏骨折”到“骶髂关节前脱位

既往胫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后踝漏诊率高达68%。张英泽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先后进行了大样本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在全世界首次综合运用CT和MRI扫描检查,证实了胫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是一种有规律的骨折类型,相关结果发表在J Trauma等国际创伤领域核心杂志。美国特种外科医院Warner教授等用相同方法验证了本结果。国内骨科权威专家认为“该项工作是近年骨科创伤领域的重要科学发现和突破,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将其称为“张氏骨折”。

张英泽教授率先发现并报道了“骶髂关节前脱位”这种骨盆后环损伤新类型,阐明了其损伤机制,制定了损伤分型,填补了国际空白。他带领团队研发了具有复位固定作用的微创可调式接骨板;他和博士侯志勇教授发明了骶1椎弓根轴位像X线投照技术指导骶髂螺钉植入,该通道被国外专家称为“骶骨椎弓根的终结投照角度”,是“一个魔幻式通道”,显著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并降低了手术难度;原创研发了W型髋臼安全角度接骨板和导向器,解决了髋臼粉碎骨折需多块接骨板固定、损伤大、费用高且难以有效固定的难题。

新探索:创建下肢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技术体系

经大样本前瞻性影像学研究,并使用股骨标本进行了不同角度的X线投照试验及CT扫描,张英泽教授带领团队率先证实了Garden I型股骨颈不完全骨折在CT上实为完全骨折,修正了国际上沿用50年的权威的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率先提出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的概念并将其分为两型,发明了“股骨头干三维互动复位技术”,该技术打破了“骨折远端对近端”的传统复位理念,提高了股骨颈骨折微创复位质量和成功率,使切开复位率由5.1%降为0.3%。

针对传统跟骨骨折手术切口大、感染率高、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张英泽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系列研究:利用腱鞘造影证实了骨折后跟骨增宽压迫腓骨长短肌腱鞘是导致后足外侧疼痛的主要原因;根据造影剂龛影程度首次制定了腱鞘受压分型;提出了微创内加压理论并研发了解剖接骨板-加压骨栓系统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使切口感染率降至0~2.9%,足部疼痛发生率降至0~1.9%。

新贡献:创建世界最大骨折流行病学数据库

针对我国缺乏骨折流行病学大数据的状况,张英泽教授率领团队历时12年开展了全国骨折流行病学调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临床创伤骨科流行病学》,版权被德国Thieme出版社购买,2012年向全世界发行英文版。2014年发行中文第二版,纳入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83所医院的431822例骨折资料,英文第二版发行在即。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elfet教授认为“该书是骨折流行病学标志性著作,是每个创伤骨科医生的必读书籍”。美国Parker教授在JOSPT(2013)撰写书评:该书“介绍了创伤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是一本非常好的工具书”。

辛勤耕耘收获了累累硕果,张英泽教授作为第一发明人和专利权人获授权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64项。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