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开滦集团向技术创新、两化融合要效益

22.01.2015  12:01

【中国经济时报】开滦集团向技术创新、两化融合要效益

A15版-综合  2015年01月16日

http://jjsb.cet.com.cn/szb_7798_A15.html

作者 郝健 许力峰 白文刚

你之前见过这样的双拐弯运煤皮带、大功率变频无极绳绞车吗?”在开滦集团钱家营矿业公司调度指挥中心,该公司规划副总工程师张广尧指着电子显示屏如数家珍。仅这两项自主研发技术的应用,每年就可节省人工成本、材料费等400多万元。

煤炭“十年黄金期”渐行渐远,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逐步增大的经营压力,开滦集团提出由增量增效型向质量增效型转变的要求,紧密围绕提质降本增效工作,深化科技创新,推进“两化融合”,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开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文学指出,“加大重点技术项目推进力度,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推进改革创新,提高单产单进水平。

近年来,以钱家营矿业公司、唐山矿业公司为代表的多个生产矿井,立足采安、掘进、开拓、机电、通防、地测防治水、防突等各专业的技术创新和“两化融合”,为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和集团稳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科研结合生产强化企业竞争力

质量提升是增效的突破口,且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张广尧说,钱家营矿业公司通过优化设计、应用先进设备、创新施工工艺等科技创新方法,为生产创效提供了充足动力。

开滦集团每年年初都要组织二级煤类公司分别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立项,这些项目紧密围绕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等工作的瓶颈问题,涵盖集团公司、二级煤类公司、生产矿井以及生产区科等不同层级。

数据显示,钱家营矿业公司2014年实施的科技创新项目达104项,其中一些重点项目已经或即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井下巷道采掘方面,科技创新项目的应用效果立竿见影。通过压力控制和采掘工作面上下的关系分散巷道压力,两条相邻巷道间的保护煤柱宽度,从原来的10米缩减为现在的2.5—4米。“剩余煤柱吃干榨净,增加了效益,节省了成本,也不会破坏矿井结构。”张广尧介绍。

开滦集团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2013年,在唐山矿业公司组织召开了科技管理先进经验推介现场会,以此带动集团公司技术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唐山矿业公司在开滦集团率先实施“建筑物下开采研究”项目,利用矸石回填技术,完成工作面的回填,从而避免了煤炭层挖掘后造成的地面变形、塌陷,不破坏地面村庄建筑物,节省大量的搬迁费用。这一项目还被称为“绿色矿山”项目,对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钱家营矿业公司也已经完成该项目的技术论证和开采设计。开滦集团的“绿色竞争力”持续增加。截至目前,开滦集团的唐山矿业公司、范各庄矿业公司、吕家坨矿业公司、钱家营矿业公司和东欢坨矿业公司共5家矿山企业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河北省国资委主任王昌认为,技术改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的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全社会对此应该有一个共同认识。2014年,开滦集团各二级煤类公司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矿井效益、降低成本、增加贡献率为目标,狠抓项目进展,成效显著。

推进两化融合建设智慧型矿井

今后,就算是门外汉一打开电脑,也能看清矿井内部的具体构造。”张广尧介绍,2014年,一套基于三维技术的地测系统在钱家营矿业公司上线。借助矿井的立体图,在工作面推进的过程中就能提早调整支架方向,打出时间差,提高工作效率。

对“两化融合”的深度尝试体现了开滦集团的前瞻性。2014年11月,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开滦集团等12家企业被授予“2012—2013年度煤炭工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开滦信息与控制中心等25家单位被授予“2012—2013年度煤炭工业两化融合先进单位”称号。

与此同时,河北省对“两化融合”的重视,也促进了开滦集团该项工作的开展。据了解,2015年,河北省将组织100项全省“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和一定的资金支持。

两化融合”已成为开滦集团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工作。张文学说,关于“两化融合”工作,要按照既定规划和要求,积极推进。

正是通过近年来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开滦集团的生产与管理结合得更加紧密,自动化管控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目前有几家分公司在同行业处于先进水平。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已在集团公司各个产业的生产、建设、经营、设计等领域应用广泛。

开滦集团的“两化融合”工作根据实际,各有侧重,分类实施。“一种是发展型矿井,比如钱家营矿业公司,提出的要求比较高;一种是维持型矿井,要求就适当降低一些;一种是衰竭型矿井,处于资源收尾阶段,在安全生产方面,或者有重大效益的技术改造方面上些项目就可以了。”开滦集团信息与控制中心总工程师周红军说。

目前,钱家营矿业公司在井下建设工业自动化环网,把井下自动化监控、工业化和自动化监视,包括井下电力监控、监测监控、皮带运输监控等11个系统,总体集合成一套工业自动化环网。在井上,可以从调度室的电脑中看到井下所有运行情况。覆盖井上下整个系统、整个流程的立体环网和综合控制平台形成后,通过对井下变电所、水泵、主运皮带的遥测、遥调、遥信、遥控,完全实现对井下各变电所、主运皮带的远程控制,实现无人值守、有人巡视。

仅通过上述举措,井下变电所每天可节省8人,泵房每天可节省14人,几人就可以完成一整个工作面的全部任务,可以节省不少的人力、物力。

尽管当前的经济形势日益严峻,但开滦集团仍在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尤其是对矿井需要重点考虑的工作,始终没有松懈,将在所有生产矿井建立水、火、瓦斯、顶板等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系统,创建危险源信息库,把危险源辨识信息与综合自动化实时数据分析有机结合,通过系统自动分析,在生产控制中实现危险源辨识、预防、控制和解决方案一体化运行,实现实时事故控制,向安全生产要效益。

规划、人才先行支撑可持续发展

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好的规划设计就是最大效益,从投入之初就详细研究。”张广尧说,煤矿生产属于地下作业,很多项目都是从一张图纸开始的。开滦地质条件错综复杂、生产战线长,井下工作面规划设计非常重要。“说得通俗一些,同样是画一条线,位置优化了可以节省1000万元,位置偏差了就浪费1000万元,这就需要规划设计特别要注意精益求精。

开滦集团要求超前科学规划,在多个工作面方案设计图绘制过程中,充分分析工作面所在区域的实际关系,进行综合对比,确定最佳方案,做到利益最大化。例如,钱家营矿业公司对九采区施工方案进行细化,绘制工程施工图;加强施工管理,对开拓工程施工中的预施工巷道设置预留口,既防止了二次施工对巷道的破坏,又可节省生产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开滦集团产生的发明专利中,八成以上是由一线职工创造的,还有很多是直接用职工姓名来命名的,以此激发其投身科技创新项目的积极性。这得益于开滦集团始终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工程技术人员培训,推进技改创新,作为强企固本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来抓。

就在不久前,钱家营矿业公司张文市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改成果再获殊荣,其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掘进机压耙爪自动报警装置”、“拉锚锁钻杆专用工具”和“一种矿用大型液压支架平车固定装置”等三项技改项目获得了国家专利。

2014年,开滦充分发挥集团公司“10+1”创新团队的引领作用,加快了技术创新成果的研发与应用,创新团队共立项38项,目前已经启动37项,完成7项。

在下一步项目开发建设上,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想方设法留住人、用好人,发挥人才优势和作用。”开滦集团总经理裴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