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看亮点】第五篇:石家庄的“幸福密码”

15.12.2014  15:08

石家庄市抓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民生幸福指数;抓山区教育扶贫开始,改变边缘地区群众生活;抓大气污染治理开始,改变居民生态环境。“幸福”成了市民口中的高频词,幸福也正成为石家庄的一个重要标签。

每天一大早,家住石家庄市54所社区的孙敬仁步行3分钟,就到了社区综合服务楼。这座3层小楼里有连锁超市、便民大排档、自助银行、健身场所,边上还有一个小菜市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这么齐全的服务,让71岁的他很开心。

孙敬仁:画画啦、写字啦、打打乒乓球啦。主要是玩,顺便就去菜市场买点菜啊,感觉呢就是特别方便。

这座小楼被居民亲切地称为民生幸福楼,而这也正是石家庄市着力打造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典型。

上个月底,石家庄市今年第二批公共保障房正式办理入住,956户低收入、新就业人员住房困难家庭乔迁新居。拿到钥匙后的李少亮和爱人感觉很幸福。

李少亮:让我没想到是这个两室一厅的,挺好,以后孩子大了自己在一个屋里学习,挺方便的,特别满意。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家住石家庄油漆厂宿舍小区的居民宫暖雪。今年,市政府郑重承诺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做到不但要面子更要里子。

宫暖雪:这地方一个水坑,一下雨这么深的水,老年人过不去,改造以后你看平平坦坦,都说真好。老旧小区的改造我们是真正尝到了甜头。

不仅在城市,在深山区里的人们也感受到幸福来敲门的喜悦。石家庄“挖穷根儿”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已转移安置深山区孩子到城镇读书4.2万人次,6200名家长下山务工。家住太行深山的商树敏终于有机会走出来。

商树敏:上学了,我也能出来干点儿活儿了,一个月的工资就顶(原来)一年的收入,我家条件就显好了。

白天有蓝天白云、夜晚有繁星点点,这样的生态美景是全市老百姓共同的期盼。

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掷地有声:让老百姓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大的民生。

企业搬迁、限产压煤、关停小火电机组……这些措施尽管影响石家庄市GDP400亿元左右,影响财政收入50亿元左右,但确保了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11月底,今年石家庄共收获优良天数107天,其中一级优12天,优良率同比去年增加20个百分点。(河北电台记者樊志军、石家庄电台记者刘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