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 在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
□记者 郑世繁 通讯员 施佳生
初秋时节,行进在崇礼,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可以在这里尽情深呼吸;处处吐绿的大地,蜿蜒流淌的小溪,仿佛置身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中……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崇礼得以完美诠释:到今年年初,全区有林面积192.4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4.89%;PM2.5平均值优于国家一级标准,负氧离子浓度达每立方米1万个左右。夏季来纳凉,冬天来滑雪,崇礼在去年接待游客35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9亿元的基础上,今年预计增幅均达27%。
这一切得益于崇礼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优良的生态资源不仅给群众带来福祉,更迎来了诸多发展机遇,绿水青山已成为崇礼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
五十余载奋斗,让荒山披绿装
在崇礼,不只一次听到游客的感慨:“这儿的蓝天白云是用油彩画上去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太奢侈了,这样的蓝天白云可不可以让我也带走?”
崇礼是内蒙古高原风沙入侵北京的主要通道。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崇礼区森林覆盖率仅有15%,林草覆盖度不足50%,由于自然植被状况较差,大面积裸露土地成为沙源地,每到春季沙尘漫天、夏季山洪频发,对京津地区的环境构成巨大威胁。
在翠云山旅游度假区,记者见到了在造林一线奋斗30多年的造林站站长杨建忠,他兴奋地说:“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大片松林、白桦林,是经过几代人共同的努力换来的,当时,为保证苗木成活率,我们组织人员用水桶提水上山,用水杯为苗木浇水,现在都成材了。”语气中可以深深感受到他对这片林子的感情。
经过几代林场工人的努力,秃山变成了翠云覆盖的滔滔林海,翠云山也因此得名,成为崇礼森林最为茂盛的核心区。这里,春夏秋冬,季节变换,景色各异;这里,成为华北地区风速最小的风区,冬季平均风速仅为二级;这里,冬季年均降雪量60多厘米,累计积雪量达1米左右,存雪期长达140多天,雪质参数均符合滑雪标准。冬季平均气温零下12℃,山地坡度多在5度-35度,陡缓适中,被誉为“华北地区最理想的滑雪地域”。
翠云山四周分布着三个滑雪场:万龙、云顶和长城岭,拥有初、中、高级雪道53条90多公里,雪道总面积累计超过188万平方米,雪场单位时间运力提升至6200人次/小时,雪具1万多套,日可接待游客达2万人次。在建和计划建设的雪道80多条,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滑雪聚集区之一。
五十多年来,崇礼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首都周边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塞北林场建设项目等国家级重点绿化工程。特别是从2000年以来,每年以10多万亩的速度再造一座翠云山,到2015底,全区有林面积180多万亩,覆盖率52.38%。今年全区生态建设任务16万亩,投资约4.25亿元。截至目前,完成造林10.5万亩,完成育苗3200亩,容器育苗580万袋,义务植树32万株。
四季景观 ,无限风光迎客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张联合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新形势下,崇礼作为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赛场,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本着“规模治理、成方连片、不留死角”的原则,崇礼相继实施了申奥绿化工程、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和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项目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并将“绿化、彩化、香化”的理念充分融入到生态工程建设中,在以樟子松、油松和云杉常绿树为主的基础上,搭配彩叶树种和花灌木,增加森林覆盖率的同时,也打造了“春花烂漫、夏日青葱、秋色斑斓、冬浸水墨”的四季景观。
2015年以来,崇礼绿化造林工程兼顾生态建设和美化旅游景区环境双效益,特别是美化造林3万亩,重点绿化万龙滑雪场景区、长城岭景区、密苑、云顶乐园滑雪场景区、瑞意太舞四季旅游度假区、老虎沟景区及县城周边和张承高速公路“六区一线”。他们还借鉴多年治理经验,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绿化生态环境,治理面积达到721.5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到77.7%。
一系列保绿增绿举措的相继实施,染绿崇礼大地,筑起一道道生态屏障,奠定了崇礼实现可持续长足发展的基石,成为普惠民生的福祉和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
实现生态造林与精准扶贫共赢
植树造林既有工钱又有分红在崇礼成为现实。为探索生态建设助推扶贫的新模式,破解造林工程中多发的各类纠纷难题,最大化增加项目区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收入,崇礼出台《林业助推扶贫购买式造林实施方案》,创新造林机制,通过生态工程扶贫、生态就业扶贫、林业产业扶贫、生态补偿扶贫促进林业精准扶贫,使群众以往的“要我造林”转变到“我要造林”,最大限度调动造林绿化参与者的造林积极性和管护积极性,实现“绿满荒山、守住成果、富了群众”目标,促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协调发展,最终造林收益的20%归集体收入并使用,80%用于精准扶贫和入社社员分红。
今年实施了政府购买式造林工程2万亩,涉及全区8个乡镇的36个行政村,其中覆盖贫困村24个,实施主体由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村经济合作社,通过工程实施可使3440名贫困人口受益,截至目前,已完成整地20000亩,完成栽植2000亩。今年还新建经济林基地2处,建设经济林面积约0.312万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3人,人均增收1200元。
驿马图乡麻泥坝村村民李海昌高兴地说:“今年我参与了区里植树造林工程建设,同时也被聘请为护林员,造林期间平均每天有100块钱左右的收入,加上政府给的护林费,一年下来挣个7千来块钱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