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明:有多少自收自支在“用违法惩处违法”?

26.11.2014  12:16

    安徽省砀山县网络问政平台的一条问政信息昨天吸引了部分网友围观。截图显示,在回复一位自称“小王”的网友投诉该县计生委执法大队几年没发工资的问题时,被告知执法队是“自收自支单位”,收到钱才能发工资,结果引发网友质疑。(11月25日 《南方都市报》)

    尽管“收到钱才能发工资”,并不意味着坐收坐支。而是要先上交财政,然后返还一部分经费给自收自支单位。但这种利益捆绑式的工资模式,必然会助长相关单位的罚款热情。正如官方的答复所言,“有人没有发工资,与目标责任制没有完成有关”。试想,在目标责任与工资挂钩,相关人员岂能不努力完成目标?但问题是,以停发工资激起的努力意识,会激发多少变通的歪招?

    近年来,各类计生捆绑不断冲击着公众的视线。落户、入学,甚至低保都与计生挂钩。计生部门强行搞出这么多奇葩的“土政策”,一方面是缺乏法治精神的体现。另一方面是罚款冲动使然。想想看,当今时代,不上学岂不是丧失竞争的本钱?不上户口,更是连进入社会的入场券都摸不到!控制这两个刚需,超生户岂不乖乖交上罚款?

    然而,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这些土政策是在“用违法惩处违法”。虽然罚款没有外流,个人赚的盆满钵溢,但却透支了政府公信力。而且,随着罚款政策的正规化、制度化、法制化,以及工资挂钩政策的现金诱惑越来越大,以罚养人必定会助长相关部门乱作为。譬如,近期媒体报道的路政人员,把治理“三乱”当成敛财的工具,以罚代管、罚后不管,以至于车主只知罚而不知法。可如此一来,治理效果在哪?政府的公信岂不打折?

    更可怕的是,任由自收自支泛滥,更会助长无序进人、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等问题。新闻中“小王”抱怨,“为什么有关系的,亲戚在县委上班的、是计生委领导的都能拿到工资,而我们一直都不发工资”。而官方的答复中,也透漏出有人长期不来上班,“怎么发工资?”这两个信息,无疑将计生委执法大队,这个自收自支单位的无序管理,呈现在公众面前。因此,我们更需追问的是,还有多少“收钱发工资”的单位,还在堂而皇之地透支政府公信?

    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行依法治国,而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是重中之重。从这个角度看,砀山县计划生育执法监察大队的工资问题,又何尝不是一个整治自收自支单位管理乱象的温馨提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