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跨入发展快车道 多重产业短板仍需补齐
“土十条”落地超过一周年,极大促进了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进程。不过,目前我国土壤修复技术长期停留在实验室水平,十分缺乏经济有效的土壤修复产业化成熟经验。人才缺乏、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专业设备匮乏、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等短板仍需短板。
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土十条”),成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纲领。一年来,地方政府陆续出台落实“土十条”的实施细则,推动土壤修复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
土壤修复市场的促进因素
在促进因素上,土壤修复行业主要有两大利好,一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拉动土壤修复需求,二是政策推动土壤修复市场全面提速。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逐渐提高,由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往较为偏僻的郊区已逐渐发展成城市主城区,而位于原郊区的企业则面临集中搬迁的要求以扩大城市土地供给。特别是化工等重污染行业需整体搬迁,从而为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留出空间,也有利于企业污染问题的集中整治,从而促进了土壤修复市场的发展。
例如,工业固体废物的露天堆放和填坦处置,需占用大量土地。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越多,累积的堆积量也越大,则对土壤的污染面积也越大。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2.71亿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56万吨。
2007-2015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单位:亿吨,%)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总体来看,由于环保部门对于全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稳步推进,2012-2015年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逐年减少,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也逐年减少,但是其总量依旧很大,且历年来历史遗留污染问题严重,这也造成我国城市土壤修复市场容量较大。
另一方面,自2006年以来,我国已逐渐认识到了土壤污染的严重性,相关政府部门逐渐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力度进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预计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农用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2010-2016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总体呈增长态势,2016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1.1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1.8%。而在土壤防治工作上,政府专项配套资金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预计到2020年达到350亿元。
近年来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增长情况(单位:百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规模(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土壤修复市场的抑制因素
目前我国土壤修复技术长期停留在实验室水平,十分缺乏经济有效的土壤修复产业化成熟经验。加快实验室技术走向工程现场是改善我国土壤环境的迫切要求,而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存在以下四大抑制因素。
第一,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土壤修复行业需具有专业知识水平高以及经验丰富的人才,目前我国土壤修复工程化才起步,缺乏修复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有实际经验的人才也极其缺乏。同时,技术特色突出的实力型修复企业也非常缺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
第二,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污染场地基础数据不全以及数据的公开性较差,对土壤修复行业的企业提供的信息较少,抑制了行业的发展。
第三,缺乏实用技术的专业设备。目前我国土壤修复大多采购国外成套设备,购置成本较高,维护成本高,无法体现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限制了很多技术的工程转化,从而抑制了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
第四,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薄弱,土壤修复行业处于起步阶段,从业公司规模小、良莠不齐,整体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尚未形成全国性的行业自律组织,技术标准、市场机制、治理费用标准等都还不完善。由于全国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和程度不清,缺乏明确的检测、技术等相关标准,导致执法措施缺乏针对性,阻碍了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