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参阅外军阅兵训练:“洋面孔”与“中国情”
中新社北京8月28日电 题:探访参阅外军阅兵训练:“洋面孔”与“中国情”
中新社记者 张素
来自五大洲的17个外军方队、代表队参加阅兵,是中国“9·3”阅兵一大亮点。记者28日探访阅兵训练基地,提前感受这些“洋面孔”带来的新风。
9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北京昌平区的一处训练基地,基地内绿草如茵,远处可见青山白云。沿着写有中文、英文、俄文这三种语言的指示牌,记者来到基础训练场,来华参阅的方队及代表队伴着中国《分列式进行曲》,已在各自区域内训练。
记者打听了他们的作息时间。每日7时用早餐,8时30分之前取枪完毕,先是在基础训练场训练,10时开始在阅兵道按流程训练。午休后,15时开始根据各自安排进行训练,晚饭后参加中方安排的各种文体活动。
谈及训练的难点,这些“洋面孔”几乎异口同声:调整步速步幅和准确踏乐。“我们原来步幅较小,为了此次阅兵特意调整、加大步幅,同时降低重心,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中方节奏。”来自古巴仪仗队的西蒙说。埃及方队领队、仪仗队队长萨亚德同样谈到“以往步幅小、步速慢”,他们的改进方式是“重心前倾,拉大步子、踏住乐点”。还有的成员干脆记正步数。
烈日下,官兵们的军服已被汗水浸湿。“他们真是特别刻苦,从未要求什么特殊待遇,我们请他们休息一下,他们也不肯放松。”瓦努阿图代表队的中方联络官告诉记者。
这个地处太平洋西南部的岛国,此次派出7名代表受阅,他们的年龄从29岁到55岁。代表队内唯一的女性成员Kimason趁着休息,不时查看脚部伤势。记者打听得知,瓦努阿图惯用的训练场是草地,Kimason不习惯水泥地,来到中国不久就被磨出水泡。“她怕麻烦我们还不肯说,我们发现后赶紧带她就医。”联络官说,“她也不肯多休息,包扎后继续训练”。
8月23日,这些外军方队、代表队参加了全流程、全要素彩排。“第一次看到这么大规模、这样隆重的阅兵,我们自己也很兴奋。”来自墨西哥的阿隆索说,“我们也有信心在9月3日展现出墨西哥军人的气势”。
在受访时,中方的悉心照顾也成为外方代表热议话题。萨亚德说,不仅品尝到清真餐,中方还特意划出训练时间段,使他们可以安心做完礼拜再来训练。阿隆索对中国的土豆赞不绝口,西蒙更连声说“我们在这里受到最热情的招待,来到中国就像是回到家里一样”。
而在攀登万里长城、参观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之后,这些“洋面孔”重温战争岁月,了解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牺牲,与中国亦有“战友情”。阿富汗代表队一位成员说,中国与阿富汗同样饱经战火,同样向往和平。
塞尔维亚方队指挥官亦坦言,塞尔维亚与中国同为二战胜利一方,“我们都经历过为国家为自由而战的历史,彼此有许多相通之处,我希望以后能够继续通过阅兵这一形式,共同铭记二战历史”。
临近正午,记者离开训练基地。此时仍见有方队、代表队留在场内训练。他们纷纷唱起各国军队歌曲,并自信表示“阅兵式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