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5月10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12.05.2018  23:37

  时 间: 2018年5月10日
  地 点: 委机关2号楼新闻发布厅
  嘉 宾: 焦雅辉 医政医管局副局长
      闻大翔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吴欣娟 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
  刘哲峰: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5月例行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主题是介绍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情况。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台上就座的各位嘉宾,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女士,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闻大翔先生,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第4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吴欣娟女士,欢迎三位来到我们发布会现场。
  后天是国际护士节,全国的护士同行们在日日夜夜里给予了患者关爱和奉献,其给予了科学的照料和指导。有了护理工作的全面配合,才有了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在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在这里我们也向全国的护理工作者,向我们的护士同行们道一声问候,向你们致敬,也希望通过各位媒体朋友的报道,能够让全社会对我们护理工作更多一些理解和关注,对我们的护士多一份关心和爱护。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新闻发布。首先请焦雅辉副局长介绍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有关情况。
  焦雅辉: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对护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2018年“5.12”国际护士节即将到来之际,也借此机会祝全国广大护理工作者节日快乐。今年也是护士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借这个机会,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特别是护士条例实施十周年以来,全国护理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卫生和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促进护理事业和护理产业改革与发展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覆盖全人群、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客观要求。
  国务院于2008年1月公布《护士条例》,并于同年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实施,从法规层面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明确护士权利、义务及执业规则,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今年是《护士条例》施行十周年。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贯彻落实《护士条例》,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护士队伍;广大护理工作者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积极践行优质护理服务,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做出重大贡献。《护士条例》施行以来,护理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护士队伍蓬勃发展,素质和专业能力显著提高
  2017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380万人,占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的42.3%。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2005年颁布实施了第一个“十一五”护理规划纲要,2008年颁布实施《护士条例》。2017年和2005年、2008年比,2005年的护士数是135万,2008年护士数达到了167.8万,2017年跟2005年比增长了181.6%,跟2008年比增长了126.5%,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5年1.03提高到2008年的1.25,到2017年提高到了2.74。全国的医护比由2005年的1:0.66,提高到2008年1:0.79,到2017年达到1:1.1,扭转了医护比倒置的局面。2017年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54,二级医院达到1:1.46。在基层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接近80万。据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护士总数的67%,专科护理水平不断提升,在日常护理工作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医疗就职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护士队伍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
  改善护士工作条件,保障护士待遇是《《护士条例》的重要内容。十年来,通过贯彻落实《护士条例》,特别是在深化医改进程中,针对医疗机构在护士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探索实施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改革,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劳同时,加大对优秀护士的激励和宣传力度,目前全国共有79名护士获得南丁格尔奖章,还有很多护士获得白求恩奖章、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护士工作积极性。
  三、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广大护士按照《护士条例》要求,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服务理念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服务模式从配合医生完成治疗任务向围绕患者身心健康需求转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2017年,优质护理服务已经实现了三级医院全覆盖,近90%的二级医院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患者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明显增强。根据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效果评估显示,群众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最高。
  四、护理内涵不断丰富,满足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
  护理工作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在患者疾病的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以及临终期照顾与关怀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现在全国有很多地区与医疗机构主动适应疾病谱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丰富护理专业内涵,将护理服务逐渐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为群众提供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护理、长期照护、临终关怀等服务,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
  当前,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相比,护理工作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改善人民群众感受同时发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护理服务需求。一是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引,继续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和《“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推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二是出台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行业管理”的原则,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增加护理服务供给,大力推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三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和老年照护,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扩大社会就业,推动护理产业快速发展。四是加大护理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推进护理事业改革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和典型经验;树立涌现出来的护理先进事迹和优秀典型,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护理事业和护理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刘哲峰:
  下面请闻大翔副主任介绍上海地区护理事业发展情况和老年护理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闻大翔: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荣幸在我们国家《护士条例》施行十周年以及今年护士节即将到来之际,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上海市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工作的情况。
  近年来,上海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及各办医主体和各医疗机构全面落实《护士条例》,以及国家和上海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上海在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拓展护理服务领域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同时,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上海不断加强老年医疗护理管理工作,逐步探索形成由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组成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下面我从两方面向大家做上海的工作介绍,首先介绍上海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上海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高度,将护理事业的发展与上海市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相结合,根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以及相关文件的精神,结合上海市护理事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了上海市护理事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并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工作的效果。同时,积极推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深入落实《护士条例》的各项规定,切实保障和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的执业行为。在此进程,上海市护理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护士队伍数量增加,知识结构优化。
  上海市护士队伍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底,注册护士已达到8.4万人,较2008年增长超过72%。按常住人口统计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8年的2.58提高到2017年的3.47,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例由2008年的1.05:1提高到2017年1:1.23。另外,从结构方面讲,上海护理队伍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比例逐年提高,截至到2017年底,上海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已占注册护士总数的83.54%,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充实到临床一线,为推进上海护理事业发展和护理医学学科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上海不断加强临床专科护士的培养,提高护士队伍专业化水平。在重症监护、血液净化、急诊急救等11个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的重点领域开展专业护士的适任培训。培养具有专业拓展能力的更高层次的专科护士。目前上海已培养各类临床专科护理骨干近1.2万名。此外,也不断加大护士国际化培训力度,大幅度增加护理人员培训经费,近5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选送护理人员出国、出境培训,这里包括攻读国外护理硕士和博士学位,已超过1万人次。
  (三)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深入推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自2010年起,上海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并逐步推动此项工作不断深化。目前,全市所有二、三级医院均已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院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在积极开展有社区特特色的优质护理。从2016年底开始,上海积极推进优质护理资源向基层辐射工作,进一步发挥本市三级医院优质护理资源的辐射效应,延伸优质护理服务,提高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服务能力。上海累计有11家医院、37个病房、63名个人荣获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医院、先进病房和先进个人称号。此外,从1996年起,上海就成立了护理质控中心,目前已建立完善的市区两级护理质控网络。全市统一了各医疗机构护理管理制度,研究制定7项通用护理质控标准和儿科、妇产科等5项专科护理质控标准,目前上海护理质控标准中有30余条被纳入国家级相关标准中。通过制定护理的质控标准,建立护理质量信息数据平台和护理质量的数据库,构建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组织护理管理培训以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覆盖护理质控督查。上海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通过第三方满意度测定,近三年来上海市医院患者满意度平均都在93%以上。
  (四)医院护理管理水平和长期护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上海按照国家深化医改和护理改革发展工作要求,不断改革创新护理的管理体制机制,在护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完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等方面积极探索,强化正面引导与激励,充分调动临床护士的积极性,努力实现医院护理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医疗机构长期护理服务能力也进一步增强,更加注重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和康复。各级医疗机构通过开展护理门诊、组织健康教育沙龙、居家护理等形式,提供延续护理服务,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同时也拓宽了护士发展空间。
  (五)加快护理教育改革,促进护理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
  上海以培养高层次护理实践型人才为目标,开展护理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目前全市有护理本科教育学院院校有6家,已有独立护理硕士点5家、博士点3家。近三年来,已培养了护理学硕士199名,护理博士20名。此外,上海不断加强与国内其他省市、港澳台地区以及国际护理同行的合作交流,通过搭建上海国际护理大会、上海国际护理论坛等市级层面的品牌学术交流平台,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促进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与国际接轨。在护理学科建设方面,上海将护理学科列为本市重中之重学科来建设,同时也是重要薄弱需要扶持学科来建设,由市财政进行专项资助,各级医疗机构也专门设立了护理专项基金,或者将护理学科作为医院的重点专科进行建设,使护理学科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二、上海市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工作的情况
  大家知道,上海市是全国最早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而且上海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速度非常快,程度非常高。截至2017年底,上海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33.2%,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占总数的5.5%。所以,为了满足城市老龄化护理服务需求,在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驱动并重、优化区域卫生资源布局原则下,上海不断加强老年医疗护理管理工作,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能力与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一)加强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建设。
  “十二五”以来,上海持续实施本市老年医疗护理床位增量政策。通过存量盘整和适度发展增量相结合方式,逐步增加老年护理床位。一方面,对现有的公立二级医疗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治疗床位逐步转型为护理床位。2013年上海印发了《关于区县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护理床位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区综合性医院设置不少于平均50张的老年护理床位,对于设置老年护理床位的区综合性医院,通过上海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给予每张床位1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兴办老年护理机构,鼓励多元化发展护理站。2016年上海已引发《上海市护理站管理规范》及《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护理站的通知》,推进医疗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需求。2017年上海研究制定了《上海市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要求增加本市老年护理服务资源供给,提高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水平。截至到2017年底,全市老年医疗护理床位共26599张。全市护理院已达到46家,其中政府办9家,社会办37家,床位数7913张。全市护理站已达108家,其中政府办9家,社会办99家。全市由社会资本设置的老年医疗护理床位已经达到6051张,占总数的22.7%。
  (二)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2013年上海已探索开展高龄老人医疗护理保障计划试点工作。从2017年1月起,上海作为全国首批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15个城市之一,在徐汇、普陀、金山三个区先行试点长护险制度,取得阶段性成效。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从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市开展长护险试点工作。对经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不仅为长期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了迫切需要的长期护理服务,也切实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按照全市统一分工安排,由上海市卫生计生部门着力推进评估标准制定,会同人社、民政部门开展评估机构管理、评估员培训、评估质量管理,加强社会办护理站等服务机构建设,强化评估员和护理人员队伍建设,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关配套政策。截至2017年底,上海依据评估标准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评估8万余例。
  (三)深入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和医养结合工作。
  上海不断推进家庭医生制度构建,积极探索开展“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并且将老年人群作为签约服务重点和优先对象。截止2018年4月23日,全市“1+1+1”签约常住居民已达到392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77万人,60岁以上老人签约率超过60%,签约的居民中门诊就诊有73%是发生在“1+1+1”的医疗机构组合内的。其中52%发生的签约门诊是发生在与其签约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上海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提供老年健康服务的重要平台,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服务项目的工作量约占总体工作量的60%,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与托养机构签约服务率均实现全覆盖。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加快建设健康城市,努力向亚洲医学中心城市迈进,上海的护理工作也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围绕《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以及《上海市护理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0年)》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服务能力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推进优质护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在此,最后我借这个机会,向全国的白衣天使们,表达崇高的敬意,并致以节日的问候,谢谢大家。

  刘哲峰:
  下面,请吴欣娟主任介绍一下深化优质护理领域的来自第一线的工作进展。
  吴欣娟:
  尊敬的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受赵玉沛院长的委托,谨代表北京协和医院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协和发展建设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简要介绍一下北京协和医院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增强患者获得感的一些举措和成效。
  一、医院及护理工作概况
  北京协和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连续八年名列榜首,再过三年,北京协和医院将迎来百年华诞,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员工幸福感”的办院理念指导下,医院持续高速发展。现在开放床位2005张,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2017年全年门诊量370万人次,住院量9.9万人次,手术量5.2万人次,平均住院日6.7天。
  护士是医院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医院现有护士1806人,其中一线护士1775人,占比98.3%;床护比1:0.9;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占比72.8%。协和护理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在历次全国和北京市第三方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均名列前茅,并荣获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全国优质护理服务表现突出集体”等荣誉,连续三年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国擂台赛中获护理十大价值案例。
  二、做好顶层设计,举全院之力持续推进
  医院在2010年率先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赵玉沛院长高度重视,始终把这项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了多部门间的协作沟通机制,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在人财物等各方面持续发力。近五年,我院招聘的400余名新护士全部分配至临床一线,并由医院聘用了近400名护理员辅助护士工作,并不断完善和健全了后勤支持系统,探视管理、外勤服务、设备巡检、药物物品配送等,全部由后勤支持系统承担,让护士全身心地投入到临床工作中。不断提高护士福利待遇,在绩效奖金、夜班费等方面加大倾斜,并设立3类护理专项绩效津贴,同时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并为京外及远郊区县的护士提供宿舍,积极为年轻人申请公租房及国外学习进修机会等,增加护士的幸福感。
  按照“顶层设计与分批推进相统一,弘扬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统一”的原则,高效推进优质护理服务。2011年,实现了优质护理100%的病房全覆盖;2012年实现了病房-门诊-辅助科室全院覆盖;2013年后,继续巩固提高,重点在护士的岗位管理、人才培养及量化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使护理服务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三、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增加群众获得感
  在全院倡导“六个一、六个有”的服务理念,开展优化就医环境的“洁·静”主题活动及护士“四心”换“四心”等活动,加强细节服务和人文关怀,如门诊实行首问负责制、分时段就诊,开展志愿服务,设置老年人专用窗口等,方便患者就医。急诊在全国率先建立五级分诊标准、突发应急事件红卡流程、危重症患者转运评估标准,并开通多个病种的绿色通道,确保危急重症优先救治。病房、手术室等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护患间建立一对一关系,实现病人从入院、住院、手术、出院的全流程、无缝隙护理。丰富健康教育、拓展延伸护理。通过多样化的宣教手册、视频、公众号、健康讲堂、科普讲座等形式向患者和公众传播健康知识;百分之百病房开展了专科特色鲜明的延续护理服务,包括电话或APP随访、病友会等,使“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护理工作目标在协和得以充分实践。
  四、持续优化护理质量,增加群众信任感
  以制度建设为中心,确保护理质量安全。协和护理建立起一整套符合现代医院管理特征要求的护理制度体系,该成果荣获中国医院协会2017年医院科技创新奖一等奖。其中《临床护理常规》、《质量安全制度》等核心安全管理制度,要求每名护士熟练掌握,严格落实,以确保工作标准化和同质化。以专科建设为重点,打造卓越护理品质。作为全国疑难重症诊治中心和国家首批护理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医院,协和不断提升疑难重症患者护理水平。近5年共选派187名护士赴境外、国外进修学习,并在17个专科或专项技术领域培养了300余名专科护士,负责全院难重症患者护理与会诊工作;成立了9个专科护理小组,培养了600余名专科护理骨干,他们立足临床,深入社区,带动医院和区域护理水平提升;开设8个专科护理门诊,为患者提供专业咨询与专科治疗,2017年为精准对接国家二胎开放政策,新开设母乳喂养门诊和女性盆底康复门诊,仅2017年服务产妇9937人次。目前,协和已有7个专科护理水平达到或超过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制定标准、规范、共识,带动全国护理品质的提升。如我院牵头制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护理共识》、《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专家共识》等,充分发挥了协和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党和政府以及广大群众给了协和和协和护理很多荣誉,我们倍加珍惜。站在新时代,协和将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新需求,不断开拓创新,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护理服务,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

  刘哲峰:
  谢谢吴主任,发布环节就到这里,接下来是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之前,请通报您所在的媒体。
  健康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当前我国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下,护士对护理工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请问焦局长,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加快发展老年护理和老年照护方面有哪些打算?
  焦雅辉:
  谢谢您的提问。当前我们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全国,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来看,我们现在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概是2.4亿,65岁以上老年人是1.6亿,其中还有部分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如果家庭有这样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对于家庭来讲,负担是很重的,一方面是经济上的负担,其实更大的负担是对于这些老年人的照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从解决老年人最急需的医疗照护的问题入手,正在研究相关政策。下一步,我们一方面继续巩固护理事业取得的成就,落实“十三五”护理规划,继续加强护士队伍的建设,扩大优质护理服务,逐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虽然目前全国护士人数已经达到380万,但是相对于需求来讲,供需之间的缺口还比较大,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在护理领域体现得比较突出。所以下一步要做好老年护理和老年照护,重点要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谁来照顾的问题。我们按照“十三五”护理规划,到2020年,全国护士队伍将达到450万人。现在我们也提出来,要把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延伸到家庭。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护士队伍的数量,另外一方面,要大力加强老年护理员的队伍建设。所以要发展老年的医疗照护,首先要解决谁照顾的问题。
  第二要解决照顾谁的问题,我们现在有2.4亿60岁的老年人,这里面有健康老人,还有一些有慢性病的老人,还有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我们正在制定关于老年照护评估的标准,刚才闻主任也介绍了,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出台了评估的标准,也就是老人能够自理,还是一部分自理,还是不能够自理,需要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决定这些老人是要进行机构护理,还是社区护理,还是家庭护理。通过这种不同方式,他可能支付的渠道也是不一样的,在医疗机构里面,可能需要由医疗保险来支付,还有一部分在机构或者社区,可能是由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还有一些通过发展商业保险的模式,来解决一部分居家的费用支付问题。这是解决照护谁的问题。
  第三是要解决在那里照顾的问题。现在全国有一些老人在医疗机构里接受康复,还有慢病护理,还有一些护理中心、护理院和护理站,也有很多老人在这里面接受一些医疗照护,还有一些养老院,我们正在大力推行的另一个政策就是大家熟悉的医养结合,有些老人是在养老机构里面,我们鼓励养老机构设置一些医疗机构,来解决医和养结合的问题。还有,我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签约,以及设置家庭病床,上门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社区的照护和家庭的照护。还有一些老人需要我们经过规范培训的护理员队伍,在家庭提供一些居家的照顾服务。从我们国家的国情来看,机构护理不是我们的主要方向,将来我们的这些老人,照护的主体和主要模式应该是社区和家庭,特别是在社区,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探索互助式的养老,在城市有这种集中的老年人公寓和社区,在农村还有像民政部门推的养老的“幸福院”,还有互助的养老模式,在村卫生室附近,由村医提供日常的健康服务,这是解决在那里照顾的问题。
  第四是要解决谁来出钱照顾的问题,也就是说筹资。我们知道,涉及到长期的医疗照护,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像日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医疗保险以外还有长期护理保险,就是解决日本的老年人长期医疗照护问题。我们国家是由人社部门牵头,也在全国选了一些城市,在做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这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长期医疗照护费用负担问题。当然各地的模式,筹资出钱的渠道也不完全一样。
  除了长期护理保险以外,我们也想,在中国还要大力发展商业保险,这也是一个筹资的很重要的来源,通过一些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开发针对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和照护的保险产品,来发挥一些补充作用。所以我想,下一步在老年的医疗照护方面,我们重点要解决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也正在积极研究有关政策,也准备会同相关部门一起制定相关的指导性文件,下一步大力推动我们老年人医疗照护问题的解决。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问给吴欣娟主任的。请问,您从自己工作的角度来讲,您觉得护理在保障老百姓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方面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您自己觉得,北京协和医院在护理队伍的精细化和专业化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呢?谢谢。

  吴欣娟:
  应该说,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群体,人的生老病死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护士。所以,护理水平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安全和就医体验。在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中,应该说,都离不开护士这支重要的力量。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疾病谱的改变,护理无论从内涵还是外延方面都在不断拓展。为了提升护理水平,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提升服务水平;二是提升专业能力。要加强护理内涵的建设和护理人员自身的培训工作,要为患者提供有温度的护理,要提升护士的业务和技术水平。现在,我国已培养了很多专科护士,他们在解决疑难重症问题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现在慢病越来越多,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发病率越来越高。所以,护士在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方面也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昨天,中华护理学会召开了国际护士节庆祝大会,同时也是健康中国科普助力启动仪式,全国380多万护士,都应该成为健康科普非常好的宣传员。过去,护理服务是以疾病为中心,现在要转变成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让大众更加健康,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防病工作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医院里,我们为患者做好各个阶段的健康教育,比如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前后的健康指导。另外,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延续护理服务,因为很多病人在出院时还没有完全康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护士的指导延伸到家庭,或者转诊的医疗机构,从而降低出院后的再就诊率。
  再一方面,是如何做好优质护理服务资源的下沉。大医院应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把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传递到基层医疗机构。目前,我们也开展了援疆、援藏、援蒙等系列工作,根据基层和边远地区的需求开展精准帮扶。同时,作为全国的培训基地,北京协和医院每年为全国培养800余名进修护士,发挥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我也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谢谢。

  刘哲峰:
  谢谢吴主任。请继续提问。
  人民政协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上海的闻主任。刚才您介绍材料的时候说到,从2016年底,咱们上海的护理工作,优质的护理资源开始向基层倾斜,现在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咱们开展这项工作的初衷是什么?谢谢。
  闻大翔:
  谢谢你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病照顾、疾病康复以及居家护理、院前急救等方面,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持续深入推进优质护理,并且落实分级诊疗工作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个上海市基层护理的服务能力,从2016年底开始,我们就积极探索三级医院优质护理资源向基层的下沉以及辐射的工作,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升基层护理的整体服务能力。形式有多种多样,我们目前是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主题护理查房,疑特难护理专家会诊、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进修等等这些形式,来帮扶和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包括护理的管理能力、临床护理的技术服务能力等等,逐渐地希望基层的护理能力和我们上一级的医院向同质化的方向发展。
  从目前已经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一些成效来讲,通过一些数据向各位做介绍。2017年上海市三级医院一共组织了专题培训169次,培训的基层护理人员数近7000人,组织社区护理查房91次,参与人数有1000多人。另外组织护理会诊214人次,接受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进修人员240人。通过这些具体的做法,有效实现了三级医院优质护理资源的下沉,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专业照护的核心能力,也促进了医疗护理资源利用的均衡性,让老年病人和慢病病人得到了高质量的延续性的护理照护。
  上海市2017年年底提出关于加强本市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医疗联合体的建设包括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建设,以及专科联盟建设,在这些医联体建设工作当中,把护理学科重点纳入进去,推动优质资源进一步下沉,以起到更好的辐射作用。谢谢。
  刘哲峰:
  谢谢闻主任。时间原因,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福建实施中医固本工程
  福建省卫生部门近日印发《福建省中医固本工程三年卫生厅
开启护理事业改革发展新征程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卫生厅
2018年全省护理工作会议暨5.12国际护士节纪念活动召开
  5月10日,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召开了2018年全省护理工作会议暨5.卫生厅
我国护士总数超过380万人
  5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护理事业发展情况。发布会介绍,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380万人,占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的42.卫生厅
河北省印发意见:明确26项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
河北省民政厅网站相关信息截图   从河北省政中国新闻社河北分社
河北:65周岁及以上老人体检免费
  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财政厅
护士节关注:把更专业的护理服务送给患者
  在护士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走进医院、社区,卫生厅
基层医疗装备助医计划启动
  近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司局指导下,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