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船去北京”2017年将成现实

29.10.2014  12:32
 

京津冀联手打通运河“龙头” 百姓盼断流的京杭运河通水再现昔日风采

据新华社电 首都北京虽有飞机、高铁等便捷交通方式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紧密联系,但与古代各种船只通过大运河进出京城的熙熙攘攘相比,“坐船去北京”在当代却成为一种奢望。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彻底断航之后,以大运河申遗成功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契机,三地将联手打通运河“龙头”,供船只进出京城。

今年9月,北京市通州区、河北省香河县水务、交通部门赴天津武清区参观访问,专门就运河通航工作进行了交流座谈并签署了通航合作的框架协议。“京津冀计划2017年初步通航,2020年正式通航。”天津市武清区水务局局长李春发说。

作为元代以来船只进出北京地界的“龙头”部分,大运河流经“通州-香河-武清”的段落属于北运河,上承北京市区到通州的通惠河,向下流至天津市内汇入海河。据李春发介绍,“通州-香河-武清”段运河总长120多公里,目前三地分别剩余约28公里、21公里和10公里的河道没有治理。

恢复通航是一定要做的事情,根据三地框架协议,我们计划于2017年实现旅游观光性质的通航,而经过与交通运输部门的协商,我们还希望在2020年能够实现客货运通航,让大运河重现昔日的风采。”李春发说。

除了牵涉各地区和部门利益难以协调外,水量难以保证、经济价值不大等争议,以及大运河作为世界遗产施工需谨慎等问题也制约着京津水上双城记的再现。

李春发告诉记者,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他认为通州、香河、武清三地通航框架协议之下的京津复航一定能够实现,将来一定可以“坐船去北京”。

断流的运河何时再显昔日风采

据新华社电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航程最长最早的人工水道,20世纪70年代,这条古代贯穿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因北方河段断流或间歇性断流,已难现昔日漕运风采。记者近日在河北省沧州境内采访时,不少民众表示,运河通水已成为当地老百姓最大的心愿。

沧州是京杭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全长215公里。沧州段运河开凿于三国时期,为曹魏平虏渠,隋代在此基础上进行疏浚。沧州段运河当时称为御河或卫河,清代以后,称为南运河。

历史上的沧州段运河一直是条丰水河。河北省大运河保护申遗负责人孙晶昌表示,古时为减轻洪水压力,南运河沧州—德州段弯道众多,通过人工弯道,以蜿蜒曲流的河道形态对航道水面坡降作出调整,将河道纵比降减缓,就能降低流速,便于行船。

记者站在连镇谢家坝大堤上远望,河流几近干涸,除了运河东岸这条沿用百年的大坝在诉说当年此处水势滔滔之外,早已不见昔日盛况。

沧州市文物局局长王玉芳认为,河道、水、树,是运河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现在沧州段河道还在,树也有,但没有了水,就动摇了大运河存在的自然基础。运河有了水,才有灵气,才能展现出大运河的千年风采,通水也是运河沿线700万民众多年的心愿。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