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起转型升级的强大支撑力

03.01.2017  18:33

编者按

2017年,是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聚焦新定位,聚力新路径,展示新作为,开创新局面,让2017年成为省会建设发展的攻坚突破之年、提质提升之年、改革创新之年,全市上下都在按照这一要求抓紧落实。

2017年,如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如何在提升城市品质上发力,给市民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荣光?如何推动县城建设攻坚,增强县城聚集产业和人口的能力?如何加大改善生态环境力度,让百姓的笑脸给这座城市更多的嘉许?各级在行动,百姓在关注。

今日起,本报推出——“聚焦重点 攻坚突破 加快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专栏,就围绕“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新定位,深入反映各级、各部门在推进转型升级、城市攻坚、县城建设、生态治理等方面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做法、新经验,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剖析和曝光,以此助推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步伐,激发新动能、铸就硬实力、实现新定位。

□本报记者 吴 温

踏进2017年,我们站在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紧要关头。

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面对省委赋予我市的新定位,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明确,产业是实现新定位的核心支撑,要结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增强产业支撑能力上重点发力,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

让新兴产业尽快挑起省会发展的大梁,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踏上新征程,全市上下正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加速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正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将竣工投产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精进电动新能源汽车驱动总成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将为新能源汽车安上“中国芯”。预计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高科技、高成长、高回报,放眼全市,越来越多“精进电动”们正在聚起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新集群。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11月,全市七大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1543.4亿元,占规上工业的85.1%。其中,装备制造业超过石化产业成为第一主导产业。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也有不俗的表现。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添上一抹亮眼的喜色。然而,不容小觑的是,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们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性问题进一步凸显,传统支柱产业正在失去竞争优势,迫切要求新兴产业迅速挑起经济发展的大梁。

产业要壮大,来自政府部门的鼎力扶持必不可少。在近年来一系列支持政策、意见的基础上,围绕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光电、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会展、旅游、金融、商贸、物流、电商等现代服务业,今年,我市还将抓紧完善相关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并制定个性化的促进政策,实施精准扶持。

同时,围绕“中国制造2015”确定的十大领域,着力做大做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补齐和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产业快速扩张。加快推进高端生物医药集聚区、新型产业基地等国家试点建设,抓好科林电气高端智能电力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确保按计划开工、早日投产达效。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目前我市面临的最大机遇。如何进一步抓紧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产业外溢的历史机遇?我市明确,将继续以钉钉子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深入实施精准招商,力争每年引进开工1-2个大项目、好项目,形成新的战略支撑。

此外,特别提出,要注重培育产业发展新亮点,通过积极争办国家级、国际性大型会展或活动,加速会展业发展;通过高标准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品牌,促进全域旅游和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加快成为支柱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传统产业在全市经济的发展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今天,转型升级,已是它们必须要上的必修课。

现代感流线型车身、六辆编组铝合金车体、宽敞舒适的内部车厢……去年4月,石家庄地铁3号线首列车甫一亮相,便惊艳全场。以此为依托,在经历了企业整体搬迁的“百年老企”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已由最初的货车造修“一业独大”,升级发展为集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粮食机械等为一体的新组合,缔造中车高端产品“聚集区”。

经济新常态下,许多传统产业面临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的发展困境。是坐以待毙,还是从市场需求出发,调整产品结构?全市一批重点企业纷纷发力供给侧改革,舍弃那些低端的、低水平的产业,补足自身的短板,到产业的中上游,乃至最上游去寻求发展,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力求再造产业新优势,焕发出新的生机。

今年,这样的探索将进一步加大步伐。

按照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的要求,我市将紧紧抓住国家振兴实体经济的机遇,支持传统产业不断创新改造,持续推进工业强基、“百千万亿”助力和“双千”工程,深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迈向中高端。

同时,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发展,支持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实施技术改造、绿色改造和智能化改造,全年滚动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00项以上,技改投资增速7%以上。

狠抓开发区改革发展,今年,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达到“九通一平”标准,优化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向同类产业或配套产业相对集中的园区集聚,力争两个以上开发区新列入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让更多的传统产业在园区内集聚成长。

在位于鹿泉区东焦村原本被拆除的华恒水泥厂的废墟之上,一个具备领先生产能力的饮品公司,已在顺利生产中。

传统产业要升级,过剩、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首当其冲。2016年,我市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重,工业结构持续优化。

今年,我市将继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抓好钢铁、水泥、玻璃、焦化、陶瓷、钙镁、石材加工七个行业的产能压减工作,明确压减的时间表、路线图,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让农业更有奔头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市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刚刚过去的元旦小长假,到省会周边的农业园区休闲采摘、休闲游,成为不少市民的选择。位于滹沱河畔的正定森露都市农业生态观光园,就是一个以花卉、芳香植物、桑树、绿色果蔬种植为主体,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目的地”之一。或滑雪、或采摘、或养生,不少人在这里感受到了“一二三产业+健康+养生”多产业融合的独特魅力。

在君乐宝,除了优质的乳品令人称道外,涵盖国内首家酸奶文化馆、奶牛科普馆、生态观光牧场、国家级乳品研发中心、工业观光生产线和游客中心等在内的特色游览项目,也排上了省会及不少周边游客的“旅行名单”,在旅游市场引领了一阵工业旅游新风尚。

以农业产业功能向一、二、三产互融互动的多功能业态转变,带动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放眼全市,这样的探索正在日渐成熟。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必由之路。包括君乐宝在内,今年,我市将大力打造三元、双鸽等产业集群,同时,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良好的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以组织化、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和产业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增长动力向依赖科技进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向高效设施生产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产业功能向一、二、三产互融互动的多功能业态转变,把农业打造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推动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与此同时,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围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同时,我市还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培育10个示范性园区,打造3-5个特色农业休闲观光线路,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今年,力争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7%以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产业的转型发展最终要靠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来实现。在龙头企业的培育上,我市也将高度重视,再出大招。精心筛选一批骨干企业,开展精准帮扶,实施一企一策,尽快打造一批顶天立地的领军型企业,为加快产业转型、振兴实体经济提供示范引领。

号角阵阵,步履铿锵。2017年,我们正凝聚起转型升级的强大支撑力,稳步向前!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