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农业灌溉“水龙头”——河北省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纪实(上)

28.12.2017  12:07

  2014年以来,作为全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唯一试点省份,河北试点3年后交出了靓丽成绩单。这主要得益于河北将试点工作作为政治任务、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抓好抓实,做好顶层设计,大胆改革创新,瞄准关键领域以及充分发挥价税的杠杆作用等。日前,记者深入到河北试点地区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作为农业大省,河北地下水压采潜力在农业,重点在农业。自试点开始以来,河北共实施农业节水项目2155万亩,节约农田用水13.9亿立方米。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业项目区形成了有效的推进机制,实现了休养结合良性循环。

  河北是如何拧紧农业灌溉“水龙头”的?

  节水技术、节水品种和加强田间管理一起上

  “每亩微喷带的花费是850元,由国家压采资金全额补贴。原来畦灌每亩大约用水五六十方,现在采用水肥一体化微灌、滴灌,每亩只需三四十方水,但小麦、玉米的产量都没有影响。”在宁晋县农业局原种场的“水肥一体化”示范田里,场长郭献彬告诉记者。水肥一体化是指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适时、适量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

  近年来,河北在8市52个县(市、区)冬小麦、夏玉米、马铃薯、中药材、蔬菜规模种植区,重点选择种植大户、种植园区、家庭农场、专业种植合作社、组织能力强的行政村等推广了一批节水性能好、操作简便、农民欢迎的喷灌或滴灌节水技术。共实施95万亩,节约农业用水1.2亿立方米。

  宁晋县勤耕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增波说,冬小麦晚播几天,播种时整好地,播后压一压,出苗好,苗壮、抗冻,还可以推迟冬季第一水7—10天。

  但仅有节水技术还不够,将节水技术与节水品种、田间管理等配套使用,节水效果将更为理想。

  宁晋县农业局副局长郭英明表示,对冬小麦来说,一般是越冬浇一水,春天要浇两水,通过引进播后强力镇压技术,麦苗更抗冻,土地更保墒,再加上使用节水品种小麦,春水浇灌可以推迟半个月至20天,春天只需浇一水。

  据介绍,河北全省3年累计推广节水抗旱品种1700万亩,节水8.5亿立方米。仅2016年就推广700万亩,节水3.5亿立方米。

  优化种植结构再加保护性耕作 压采效果不一般

  “原先小麦至少要浇三水,现在改种棉花只浇一水。节了水,用工也随之减少,里外一算收入增加了一块。”宁晋县兆兴家庭农场负责人王东谦说。

  在宁晋县农业局原种场的会议室里,几位农民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他们参与地下水压采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

  宁晋县耿庄桥镇概沃种植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会霞说,去年他们合作社休耕了200多亩,其中120多亩种花生,90多亩种大豆,花生播种后一水都没浇,长势很好,产量达到800多斤。

  所谓休耕,并不一定是什么都不种,而是不种小麦等高耗水作物。

  王东谦介绍,兆兴农场2015年700亩地实施季节性休耕,只种了一季小麦。流转土地每亩租金1100元,压采资金每亩补贴500元,合算下来每亩投入600元。2016年,兆兴农场改种160亩棉花、400亩花生、140亩油葵,经济效益都不错。

  近年来,河北在深层地下水超采区,特别是黑龙港流域,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为“一季休耕、一季种植”,对需水量大的冬小麦适当休耕,种植雨热同季且需水量少的玉米、棉花,以及耐旱的杂粮杂豆等作物。2016年,河北在深层地下水超采区实施休耕180万亩,每亩可减少用水180立方米左右,全省通过休耕节水3.24亿立方米。

  同时,河北还大力开展麦田保护性耕作。河北在地下水超采区的8市43个县(市、区),推广以免耕、少耕和农作物秸秆、根茬粉碎覆盖还田为主的冬小麦保护性耕作节水技术。采用小麦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复式作业,选择性深松和其他表土作业,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提高作物抗旱节水能力和土壤肥力,实现节水增效。

  据统计,近年来,河北共实施保护性耕作125万亩,补贴新购置免耕播种农机具1250台,减少农业用水0.63亿立方米。

  农业水价改革奏效 “要我节水”变为“我要节水

  “原来每亩地浇一水得用七八十方水,农业水价改革后,有了节水意识,不再大水漫灌,现在只需要四五十方水就够了。用水量不超过定额的话,少用1方水还奖励两毛钱呢!”成安县辛义乡王耳营村村民王保华兴奋地告诉记者。

  在王耳营村村委会电脑上的“村级农业水权水价管理平台”上,用户姓名、用水量、用电量、机丼编号、开泵时间、关泵时间等相关信息一清二楚。鼠标一点,全村的用水状况、使用水量、水权水量、在线丼数、使用井数等也是一目了然。

  截至目前,王耳营村发放水权证360本,安装计量设备49套,建立村级管理平台,实行“一户一卡”的预付费管理,水权额度内收费标准执行现行水价,用水量超水权额度加收0.1元每立方米,用水量不超过定额奖0.2元每立方米。

  通过大力推进“节水奖补、超用加价”农业水价改革模式,成安县试点改革工作达到了“四省一高”的效果,即省钱、省工、省时、省水、高产,群众的节水意识明显提高,实现了节水观念、节水行为、节水机制3个层面的同步提升。在今年的春灌中,成安县的节水压采工程发挥了良好效益,实现了管理有序、灌溉有效,不仅节省了农户浇地费用和劳动力消耗,还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起到了节水压采的良好效果。“通过少用有奖、超用加价政策,农民由原来的盲目灌溉转变为科学灌溉,全县每亩地浇一次水平均少用水10—20立方米左右,浇地成本明显下降。”成安县水利局副局长崔新玲告诉记者。

  与少用有奖、超用加价相类似的,还有河北省推广的“一提一补”节水办法。“一提”是按照不同的用水量将水价提高不同的幅度;“一补”是将因水价提高多收的钱补贴给用水量少的用户。衡水市桃城区速流村党支部书记王占羊说,“一提一补”办法实施后,节水率达20%以上,每亩地平均一年可节水50立方米。

  河北省在试点期间,按照“先行先试、逐步推广”的实施模式,以成安县为试点,形成水权确权方法,先后出台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农业水价改革及奖补办法》,在115个试点县全面推行“超用加价”“一提一补”“终端水价”等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模式,实现了试点项目区全覆盖,落实农业水价改革政策面积920万亩,涉及490个乡镇,6244个村庄,相当于其他各省水价改革面积之和。通过确权定价、水价改革等价格杠杆,农民用水也开始精打细算起来,实现了由“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的转变。

  探索创新结硕果 农业超采状况得到较好遏制

  3年来,在农业地下水压采方面,河北全省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58万亩,用水效率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压减冬小麦种植200万亩,实施非农作物替代52万亩,推广节水小麦种植1700万亩,适水农业得到较快发展,农业农村超采状况得到较好遏制。

  3年来,河北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做法,如以成安“超用加价”、桃城区“一提一补”和石津灌区“农业终端水价”为代表的农业水价改革体系;以东光“先建后补”、献县“物业化管理”、邱县“专业化公司管护”为代表的建管机制改革体系;以肥乡“集中连片”、大曹庄“智能化灌溉”为代表的高效节水工程体系等。

  同时,通过农业节水项目实施,试点地区各级政府和基层农户以水定产、适水发展的理念得到加强。农民主动承担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农业项目和应用节水技术的积极性普通提高,惜水、爱水、节水正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农业灌溉由过去的大水漫灌逐步向节水灌溉、高效灌溉转变。

  “河北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蔬菜生产大省,走节水高效、绿色生态、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势在必行。”河北省农业厅种植处处长吴济民说,今后,河北将进一步加大农业节水科研支持力度,继续支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普及冬小麦节水种植。(刘国旺 刘彬 马磊 马源禾)

河北地下水位“止降回升”
  河北通过“开源节流”、价格杠杆等方式加强地下水财政厅
首次扩围传递出绿色导向 水资源税改革渐入佳境
    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是十九大后率先推开的一环境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