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企业融入“一带一路” 把“问题”变成“商机”

26.05.2015  17:22

  5月22日,第十九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西洽会)在西安举办。这一次,我省不仅召开了西部省区河北商会座谈会、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下河北合作说明会,还组织了53家企业参展,创下了西洽会举办以来,我省参展规模最大、参展企业和人数最多的纪录。

  “融入一带一路,绿色协同发展”,参展主题传达了我省诉求——针对我省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一带一路”两大国家战略,通过扩大与西部省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来寻找发展商机。

   1

  破解燃煤污染难题,推广“兰炭”应用

  5月21日,西洽会开幕的前一天,我省代表团在驻地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下河北合作说明会”。省发改委与陕西榆林市政府、神华销售集团签署的促进榆林兰炭推广应用战略合作协议,最引人瞩目。

  榆林是我国最大的兰炭生产基地,目前产能达7000万吨。兰炭是以榆林当地优质煤炭为原料,经干馏热解制成的优质清洁能源产品,具有高固定炭、高比电阻、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等特点。兰炭燃烧时长与无烟煤相近,但其有效利用率远高于无烟煤,且残炭率是无烟煤的1/10。

  燃煤是我省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量约2.57亿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中,我省制定实施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清洁优质能源替代方案,正需要类似兰炭这样的清洁优质能源发挥效力。

  京津冀携手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为我省加强与西部省区的能源合作拓展了新空间。以京津冀地区估算,每年民用煤约6000万吨,如果全部替换成兰炭,将减少向大气排放40万吨的二氧化硫和30万吨的氮氧化物。如果按我省2013年生铁产量所需煤炭估算,全部实施兰炭替代,可使我省减少煤炭和焦炭(焦粉)用量约1500万吨,节约煤粉和焦粉(焦炭)原料采购成本约20多亿元。

  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近期,我省将以兰炭及其制品替代散烧煤为方向,协调各地参照洁净型煤制定财政补贴政策,同时协调公路、铁路运输部门,积极引导兰炭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按照计划,今年我省兰炭使用量将实现500万吨以上,2017年将达到1500万吨以上。

   2

  解决优势产能出路,牵手中亚、中东欧

  5月22日上午,西洽会刚刚开幕,在曲江国际会展中心B1展馆的河北展位,一幅展现正定大佛寺中倒坐观音的“木绘拼花”,引起了前来参观的吉尔吉斯斯坦客商的兴趣。参展商河北百年巧匠手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这幅图像上观音的项链,都是用闪亮的贝壳一颗颗手工镶嵌进去的。客商们啧啧称奇之后表示,西洽会一结束就到企业深入洽谈,尽快将这一好产品引进中亚。

  “走出去”的不仅有河北产品,还有我省优势产业的富余产能。英利集团负责人介绍,他们将投资9亿元,在泰国建立600兆瓦电池和300兆瓦组件项目,建立海外重要生产基地。长城汽车的参展负责人也表示,他们通过在俄罗斯、伊朗、保加利亚、乌克兰等国合作建立KD组装厂,以及在俄罗斯实施年产15万台整车生产项目,也将拥有境外重要生产基地。

  “走出去”,到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才能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带动国内产业升级。据省商务厅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省鼓励大型企业到境外建设5个工业园区,包括省建投集团与力宝集团等在印尼投资共建井里纹中国工业园区,河北一达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在印尼投资建设力宝中国重工业园,安平丝网工业园在泰国投资建立洛加纳中国河北丝网工业园等。同时,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跨国经营,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和要素流动重组,跻身全球跨国公司行列。

   3

  突破科技瓶颈制约,吸引西部“智力

  96所普通高等院校,1000多个科研院所,92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7个工程研究中心,63名两院院士,陕西拥有的科技优势令人艳羡。推动与西部的科技合作,吸引其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我省孵化、转化、产业化,对于我省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意义重大。

  日中天科技园是石家庄高新区的一家省级科技孵化器。园区负责人介绍,他们此次参加西洽会,就是希望有更多来自陕西的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科技等成果,进入日中天的科技孵化平台,实现成果转化,最终在石家庄落地生根。

  5月22日下午,河北奥润顺达窗业有限公司与西安交大人居学院进行了洽谈对接,将其研发成功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测试仪,引入奥润顺达在高碑店参与投资建设的国家门窗幕墙检测中心。这并不是奥润顺达第一次与西部的科技合作。该公司总工程师魏贺东告诉记者,去年他们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在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展开关于门窗对建筑室内环境影响度方面的研究。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省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我省将布局一批承接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的平台和载体,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来自西部省市区的科技人才到我省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采访札记

  投身“一带一路

  找准河北路径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对全国各省份在“一带一路”规划中的定位予以明确,我省没有进入其圈定的18个省份之列。不过,省商务厅巡视员史玉强表示,我省的产业结构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投身“一带一路”,河北大有可为。

  史玉强介绍,在国家出台的规划中提到,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加强天津等沿线城市港口建设。从京津冀一体化高度看,在空间上都包括河北,实施这些工程,都需要河北的直接参与。北京到莫斯科的运输走廊,河北是必经之路。从这个角度讲,河北就属于沿线省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都属于中低收入国家,就发展阶段而言,基建是这些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包括交通、能源、信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是建设的首要任务。河北作为钢铁大省、水泥大省、玻璃大省,市场需求将给我省这些产业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我省优势产能向境外转移有了新空间。

  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未来10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8万亿美元或50万亿元人民币。有关数据显示,国内各省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拟建、在建基础设施规模已经达到1.04万亿。

  文/李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