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寻昔日战友
家住邯郸 曾是129师新兵团战士
■老人身体硬朗。本报记者 王彬 摄
本报讯(记者 王彬)“和我一起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领导、老战友,你们还健在吗?”邯郸市92岁的老八路韩文老人20岁参军,曾是129师新兵团的一名战士,先后参加过兰州战役、延安保卫战役、抗美援朝战争,50岁时转业到邯郸市马头电厂工作至退休。老人常年为昔日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寻找家人,并殷切希望可以与那些尚在人世的老战友们重逢。
昨日上午,记者在邯郸市马头电厂生活区见到了韩文,老人面色红润,步伐矫健,虽然听力下降,但精神矍铄,完全不像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老人祖籍邯郸大名县铺上乡韩庄,16岁就瞒着家人参加了地方抗日武装县大队,参加过一次战斗后被父亲揪回家,在村里找了个会计工作,但其参军的信念一直牢据心底。1943年,20岁的韩文趁父母外出再次偷偷溜出家门,徒步跋涉3天3夜赶到涉县,成为八路军129师新兵团的一名战士。
“敌人的屠刀都架到我们脖子上了,我们难道伸着脖子让人家砍?为了国家,为了自己,我们必须拿起刀枪奋力反击!”回忆起当年战争岁月,老人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往事历历在目。参军后,韩文跟着部队转战大半个中国,参加过抗日战争中的反“扫荡”战役,解放战争中的兰州战役、黄河夺桥战役、延安保卫战役等。1950年,他加入华东海军第六舰队,1951年又成为第三野战军9兵团20军60师的一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老人激动地说,他已经记不清打了多少次仗,只记得战斗中子弹如同雨点一样,很多次都是擦着他头皮飞过,可以说每次作战都是死里逃生。
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韩文的很多战友牺牲在了战场上,正是因为能够九死一生幸运地活下来,老人非常珍惜现在的生活。在难忘的革命生涯中,最令老人激动不已的是1945年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韩文当时随部队驻扎在陕甘宁边区,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们只能通过司令部的无线电台获知外界消息。老人回忆说,8月的一天下午,他和战友们从部队宣传部长那里得知了日军投降的消息,众人当场沸腾起来,纷纷跑到周边村庄奔走相告,霎时间,喜悦的人们敲着脸盆跑出家门,鞭炮声、锣鼓声、欢呼声响彻天空。
1973年,已年过半百的韩文脱下军装,成为邯郸市马头电厂的一名职工。退休后,老人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拿起笔记录那些难忘的革命经历。“我们当时有个约定,谁能活下来,就给其他人家里捎个信,告诉家里他们是为保卫祖国献身的。”说到这里,老人哽咽起来。
这些年,韩文不顾年老体弱奔波于邯郸市各个区、县,希望帮助部分牺牲的战友们魂归故里。遗憾的是,在不少地方革命烈士花名册里,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些人的名字。韩文在万分感伤的同时,盼望有生之年可以找到曾与其一起并肩战斗过的老战友们。
老人向本报提供了几位老战友的名字,他们是:曾担任大名县抗日大队大队长的李大磊(又名李方城)、政委解云山、二队队长郭俊芝、政治指导员廉薄亚;129师新兵团团长徐海东、政治教导员李庆寿(邢台人)、连长吕光吉(邢台沙河人),政治指导员李敬民、排长马如海。有知情者可与本报联系。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