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让世园会更绿色 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新意可期
在绿树环抱中,位于唐山世园会核心区的龙阁尽展雄姿(4月15日摄)。河北日报记者赵威摄
□河北日报记者王成果、汤润清
“时尚园艺、绿色环保、低碳生活、都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是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所秉持的办会理念。唐山世园会以全新的理念,带给世人一个更加绿色的盛会。
废弃地变成绿地,垃圾山变身风景山,世园会会址“化腐朽为神奇”
“那是美丽的凤凰台,它的前身是一座垃圾山。”4月15日,记者步入山水相依的世园会会址,为记者讲解的工作人员指着核心区西侧一座郁郁葱葱的大山告诉记者。
记者拾阶而上,山上空气清新,蜿蜒的小路两边是像地毯一般的草坪和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花木。如此令人心旷神怡的青山,让人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垃圾山联系在一起。
原来,多年前,这里是一处居民生活垃圾的集中倾倒场地,经过20多年的日积月累,形成了一座高50米、体积达450万立方米的垃圾山。
神奇的是,唐山市通过引进先进的工程技术对垃圾山进行整体封闭、覆盖土壤、植被绿化、营造景观,绿化面积达13万平方米。同时,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对垃圾山产生的沼气、渗滤液进行收集和处理,使各种污染物达到了“零排放”。
垃圾山由此彻底变身,成为一处风景秀丽的景观,并拥有了一个同样美丽的名字——凤凰台。
更为奇妙的是,与凤凰台遥相呼应的龙山前身同样也是一座垃圾山。
“现在,那里是世园会会址的制高点,上山一路是美景,山顶还可以俯瞰整个世园会的全景。”唐山世园会执委办副主任薛绍江告诉记者。
从北侧一路登上龙山,有各色树种形成的生态廊道“花谷”、以假山为主的“岩石花园”、以花卉为主的“花海”、以堆石手法形成的山水组合龙山主峰“龙源”、颇具小桥流水人家意境的“花溪”、仿唐代风格而建的世园会制高点“龙阁”,令人不由得感慨:这果然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杰作。
唐山世园会像这样的“化腐朽为神奇”,不仅仅在山上,还在水里,在园中。
世园会会址中有一座湖心岛,名为云凤岛,它所依托的湖泊原本是煤矿塌陷区形成的一片水域,也就是唐山市民过去口中的“南大坑”,后经科学规划和改造,才成为了今天风光秀丽的“龙泉湾”。湖心小岛上建有永胜戏园、云凤亭、清音阁等仿古木结构建筑,游客可听戏、喝茶、赏景。
作为八大展园之一的唐山植物园,原本是一片采煤沉降区,粉煤灰遍布其中,土壤条件极差,植物引种难度很大。但通过表土转换、化学改良、施加有机物质等措施,改善了土壤条件,如今,这里已建设成为“万卉怀烟、百花孕露、蝶舞芳径、鸟啭叶底”的现代植物园。园内引种露地植物3000余种、温室植物1000余种,设置玉兰园、松柏园等22个植物展园。
“不占用一分耕地,首次在采煤沉降区上办起这样一个盛会,世园会让过去的一块工矿废弃地变成了唐山市民的绿色公共空间,同时也传递出唐山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提速绿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薛绍江说。
绿色低碳理念从展馆展园走到百姓身边,世园会让都市与自然更和谐
“乘坐私家车每人每10公里排放1.15公斤二氧化碳。乘公交车每人每10公里排放0.23公斤二氧化碳。步行碳排放为0。”这是在低碳生活馆内展示的三种交通方式所产生的不同污染程度,直观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游览者立刻联想起自己的出行方式。
“这就是低碳生活馆想要达到的效果。”馆内讲解员告诉记者,这是世园会办会历史上第一个低碳生活馆,是独有的“唐山创意”。
在馆内自然警示区,游客可以看到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全球变暖、雾霾等环境问题展示;在取之有道区,可以直观地看到新能源技术、智能电网、低碳建筑等低碳科技的不同应用;在用之有度区,可以通过展示墙上“我的碳足迹”计算器,计算出自己和家人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这些独特的设计是希望以更贴近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让游客了解自然界的警示,了解低碳的生活方式,了解修复和保护我们地球的方法。”唐山市城乡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正式开园后,如此“接地气”的低碳理念,将随时随地融入到游客的观赏和互动活动中。
在凤凰台,景观设计秉承“我的园艺我的家”的设计理念,让市民通过“把园艺带回家”“认领植物”等方式与世园会互动,将生态修复、花卉园艺和城市生活联系起来。
在生态恢复科普园,生动的剖面图模型显示,凤凰台从下到上依次是垃圾、碎石、土工膜、土工布、土工网格、粘土、种植土,并直观再现垃圾山的修复过程。此外还通过铁皮制成的“小房子”、由铁桶制成的花坛等废弃物艺术品,展示废物回收利用的多种方法和途径。
“世园会传递绿色低碳的理念,但绿色低碳的理念绝不能止步于世园会,我们希望它走进百姓生活,贯穿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让都市与自然更和谐。”薛绍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