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同建:衡水18万农民家门口就业

07.10.2015  09:43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李丽、张洪静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陈凤来)人在楼上住,就业在家门,“三区”同步建,赛过城里人——在衡水,新型农村社区和农业园区、工业园区互相促进的“三区”同建,成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日前笔者在枣强县李进伯新型社区看到,6栋淡蓝色的楼房掩映在绿野之中,小区内商店、学校、医务室、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一应俱全,专门建设的功能服务区里,存放着农机具等物品。

    说起村民变身社区居民,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建中很感慨。李进伯新型社区5年前开建,实行宅基地置换政策,村民用宅基地可以换面积不等的楼房,腾出的宅基地由投资建设新型社区的衡水五湖房地产公司复耕开发。开始村民们担心物业费贵,不愿上楼。为让村民上得起楼,五湖房地产公司在流转来的土地上引进了百荣牧业,发展奶牛养殖,农民除土地流转收入外,还能到百荣牧业打工挣钱。利用复耕开发的收入,村里免除了村民的物业费,现在社区入住率达到100%。

    李进伯新型社区是衡水市“三区”同建的一个缩影。衡水是农业大市,有行政村4900多个,村庄占地达142万亩。与此同时,村庄规模小,空心村现象突出。如何焕发这些土地的活力,把更多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一直是该市农村改革发展中思考的大事儿。土地规模流转为产业园区和新型社区建设开辟了新路径。近年来,衡水市先后流转土地320多万亩,吸引30多亿元工商资本建设产业园区,大批农民变身成为产业工人,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区’同建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把农村新型社区打造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前沿基点,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共建共享、园区发展同步跟进。”衡水市委书记李谦介绍,该市出台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方案》,把农村新型社区纳入城乡总体规划,聘请高水平的规划设计院,对全市农村新型社区布点和产业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在此基础上,先期启动了440个中心村建设示范点和124个联建社区。

    新型社区建设是“三区”同建的关键,面对资金筹集等难题,衡水充分整合农户搬迁补偿、旧村拆迁复耕及社区基础配套等资金,用足用活政府补贴资金,通过土地挖潜和增减挂钩、土地级差收益等撬动新型社区建设。同时,运用市场机制,由开发商按市场价格对拆迁户进行补偿,开发商从节余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中获益。此外,引入城市社区建设理念,幼儿园、燃气、供暖、卫生室、警务室、超市、中心广场等成为新型农村社区的“标配”,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服务。

    新型社区、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有了产业支撑的农村社区不再是“空中楼阁”,这里成了安居乐业的新家园。笔者在冀州市西王镇嘉兴社区周围看到,盐化工循环经济园、永生食品等20多家企业已成规模。社区办主任史江龙说,嘉兴社区由五分村、东吕津、水泊张三村联建,社区常年在企业打工的有2000多人。

    “园区离社区只有两三公里,在楼上就能看到,骑电动车几分钟就到,生活就业两相宜。”在盐化工循环经济园上班的水泊张村村民张艳辉是最早入住社区的,三室两厅的房子宽敞明亮。他住的4号楼都是同村人买的,老邻居们过上了新生活。

    今年全省101个省级中心村建设示范点该市占11个,全省6个特色民居示范点该市占2个,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据衡水市委农工委调研员曹智勇介绍,目前该市5万平方米以上的农村社区已有46个。围绕社区建设,该市建设农业园区280个、工业园区63个,18万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